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特維盈利能力堪憂:收入採購數據疑含水分

《紅周刊》作者 劉傑

從新三板轉戰科創板的奧特維目前營收增長乏力且成長性不足,上市前夕估值縮水,更為重要的是,其招股書披露的多項財務數據疑點重重……

近日,奧特維遞交了招股書擬衝刺科創板,本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2467萬股,募集資金7.66億元。

2016年3月,奧特維掛牌新三板,首次亮相資本市場,而後在2018年1月其終止了新三板之旅,開始備戰科創板。然而,再次亮相資本市場的奧特維,卻陷入了營收增長乏力的窘境之中;更尷尬的是,在上市前夕其估值出現大幅縮水;同時,招股書中披露的營收、採購與存貨數據也存在勾稽異常。這些或許會成為其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盈利能力堪憂 成長性不足

奧特維主要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晶體矽光伏行業和鋰動力電池行業。2016年至2018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億元、5.66億元、5.86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87.12%、28.71%、3.53%。由此經營數據不難看出,2018年的奧特維營收增長乏力,成長近乎停滯。

奧特維主要產品為光伏設備與鋰電設備,2018年其營收中光伏設備收入佔比達87.94%,鋰電設備收入佔比則僅有5.38%,顯然,奧特維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光伏行業。然而,2018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為“5·31新政”),提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強度。光伏行業補貼退坡,使得當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下降了16.58%,這直接導致奧特維2018年營收增速驟降。2016年及2017年,組件設備是奧特維的主打產品,收入佔比分別高達94.67%、83.43%,而到了2018年末,組件設備的收入佔比卻急速下降到58.10%,收入金額較上期縮減了近三成,這也就意味著其主打產品正處於銷售萎靡的尷尬境地。

對此,奧特維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2018年‘5·31新政’使得光伏新增裝機容量下降,但光伏產品的大幅降價激活了海外市場,2018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增長3.33%,為公司營收增長創造了較好的經營環境。”按其所述,海外市場的開拓將使其境外收入增加,可從奧特維的業績表現來看,情況卻並非如此,2018年境外收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縮水了17.37%。

2017年面對光伏設備業務增長放緩的現狀,奧特維開始瞄準了鋰電池設備業務,當年其鋰電設備營收增速高達519.57%;然而好景不長,僅過去一年時間,其鋰電設備業務便開始收縮,2018年該部分產品收入下滑了27.05%;更令人震驚的是,鋰電設備業務毛利率竟由2017年的35.12%下滑至2018年的-7.19%,這也就意味著鋰電設備業務僅盈利一年就進入賠本的狀態。

不僅產品銷售不給力,盈利能力欠佳,而且奧特維账面上還存在著巨額未彌補的虧損。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其分別實現淨利潤-1.05億元、2662.98萬元、5027.06萬元。2016年的巨虧主要是由於股份支付費用,但這也使得其截止2018年末尚存的未彌補虧損金額高達8661.97萬元,也就意味著奧特維短期內將無法進行分紅。

此外,令人驚訝的是,奧特維在申請上市前夕,市值還出現了大幅縮水。

招股書顯示,2017年3月其完成了一次外部融資,向東證奧融等5名投資者發行736萬股股票,該次發行價格為20.25元/股,對應的投後估值約為14.99億元。在擬科創板上市前夕,其又經歷最近一次股權轉讓: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股東潘敘先後將其持有的12.5萬股、9萬股、6.25萬股股份,分別轉讓給張志強、薑建海和朱潔紅,轉讓價格均為16元/股,對應的估值約為11.84億元。對比其前次融資時和其後股權轉讓時的估值情況來看,很明顯,奧特維在股權轉讓時的估值較融資時縮水了3.15億元。

營業收入或涉嫌虛增

奧特維不僅陷入了營收增長乏力的泥淖,《紅周刊》記者仔細研究其營收與相關財務數據的勾稽關係後發現,其營業收入還存在虛增的嫌疑。

招股書披露,奧特維2018年營業收入總額達5.86億元,其中有1.24億元的境外收入,該部分實行免、抵、退稅政策,因此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考慮增值稅的問題。境內收入的增值稅稅率自2018年5月起由17%下調為16%,因此1-4月按17%計算,5-12月按16%計算。經計算2018年含稅營業收入金額達6.62億元。

根據財務勾稽的原理,這個規模的含稅營業收入在財務報表中將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量流入和應收账款及應收票據等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合並現金流量表顯示,2018年奧特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3.62億元,剔除預收账款的增加額4920.58萬元影響後,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達3.13億元。將該金額與當期6.62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對比,差額為3.48億元,這表明該公司當期有3.48億元的含稅收入未能收到現金,理論上,這將導致奧特維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等經營性債權相應增加3.48億元。

再看其資產負債表,2018年奧特維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合計金額達 3.15億元,2017年該項目金額為2.69億元,因此可知本期該項增加了 4549.19萬元。此外,2018年其計提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的壞账準備較上期增加了956.42萬元,考慮到這部分因素影響,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實際增加金額應該為5505.61萬元,這與上述理論應增加額相較差了2.93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其有2.93億元的營業收入沒有收到現金,也沒有相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而這部分或含“水分”的營業收入約佔當期營收總額的五成,也就是說,奧特維有一半的營收存在虛增的嫌疑。

當然,其中的差異不排除是其使用應收票據背書或貼現導致,然而若真存在如此大額的背書貼現,其為何在招股書中對此卻隻字未提?這還需要公司給出合理的解釋。

不僅如此,同樣的方式計算奧特維2017年的營收數據,也存在巨額差異。2017年其營業收入為5.66億元,其中有1.5億元境外收入不考慮增值稅,境內收入則適用於17%的增值稅稅率,經計算其含稅營收達6.37億元。

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金額達2.75億元,而預收账款減少額為3248.06萬元,因此,與當期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為3.07億元,該金額與當期含稅營收勾稽後相差3.3億元,理論上,該部分金額應當會導致當期經營性債權同等金額的增加。然而,2017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在剔除了壞账準備影響後較上期僅增加了1.7億元,較理論應增加金額少了1.6億元,而這1.6億元沒有相關債權和現金流支持的營收佔當年營收總額比例達28%。

大額採購來源不明

除了營業收入數據存在種種疑點外,奧特維的採購數據也同樣出現巨額勾稽差異問題。

2018年,奧特維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達8041.75萬元,佔比20.34%,由此推算出全年採購總額約3.95億元。由於當年增值稅稅率由17%下調為16%,因此經估算後,其含稅採購總額達4.6億元。

同期,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達2.12億元,剔除27.43萬元預付账款減少額的影響,再以之與當期含稅採購額相較,差異金額為2.48億元,這也就代表著本期有2.48億元的採購因未支付現金將導致其經營性債務相應增加。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2018年奧特維的經營性債務卻不增反減。其應付票據及應付账款較上期減少了3417.75萬元,一增一減下,這與理論應增加額相差2.82億元。這也就表明,奧特維披露的採購額中,有2.82億元不僅未支出現金,也沒有體現為相關債務的增加,那麽,該部分採購額又從何而來呢?實在令人不解。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2017年的採購數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招股書披露,2017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9177.35萬元,佔比24.59%,按此推算出全年採購總額達3.73億元,按17%的稅率計算其進項稅,則當期含稅採購額達4.37億元。

2017年,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金額為1.48億元,剔除1332.80萬元預付账款增加額影響後,再與含稅採購額相較差異達3.02億元,該差異將體現為經營性債務的增加。然而,同期,其應付票據及應付账款較上年僅增加了1.44億元,與理論應增加額相較仍然相差1.58億元。

連續兩年,奧特維披露的大額採購數據都沒有相關負債及現金流的支持,其數據的真實性令人懷疑。

採購與存貨勾稽異常

奧特維的採購數據不僅沒有相關負債及現金流的支撐,並且與其存貨及營業成本數據相互勾稽,也存在大額的差異,這也再次說明其採購數據的真實性存在很大疑問。

招股書披露,2018年奧特維主要原材料的採購總額為3.95億元,當期其營業成本中直接材料耗用金額達2.78億元,因此本期剩餘的原材料金額為1.18億元,該部分剩餘材料因未完成加工生產及對外銷售等環節,將繼續留存在存貨項目中核算,導致相關材料項目同等金額的增加。那麽,奧特維的存貨項目中材料的變化情況又如何呢?

具體來看,2018年其存貨中主要包含原材料、委託加工物資、自製半成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其中,2017年、2018年其原材料金額分別為5334.15萬元、6069.23萬元,2018年原材料相較上期增加了735.08萬元。

還需要考慮的是,存貨項目中委託加工物資、自製半成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中也包含原材料,2018年該部分合計金額達3.36億元,較2017年增加了9578.28萬元。雖然招股書中未披露該部分中原材料的含量,但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的佔比為71.99%,若按該比例大致推算,該部分中包含原材料的金額約為6895.18萬元,加之735.08萬元原材料增加額,則本期存貨中材料增加總金額為7630.26萬元,但這比上述1.18億元的理論應增加額少了4148.47萬元。倘若奧特維的存貨數據無誤的話,那麽其招股書中披露的大額材料採購數據就存在虛增的嫌疑。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2017年,當年奧特維主要原材料的採購總額為 3.73億元,扣除本期結轉至營業成本中的2.61億元直接材料金額,剩餘1.12億元將體現為本期存貨項目中材料的增加額。

再來看其2017年存貨項目變動情況,本期原材料金額較上期增加了1316.51萬元,此外,存貨項目中委託加工物資、自製半成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合計增加了7946.06萬元,當期直接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比重為74.76%,故推算出該部分增加額中包含原材料金額約為5940.63萬元,與存貨中1316.51萬元原材料增加額合計後金額為7257.14萬元,這一結果與1.12億元理論應增加額相較,少了3936.57萬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