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行業劇集回歸行業 青春主題引領成長

【文藝觀潮】  


近日,講述青年律師成長歷程的《平凡之路》播出後獲得觀眾好評,表現中醫職業現狀的《後浪》、聚焦急診科故事的《白色城堡》、描寫檢察官工作的《公訴》又陸續開播,引發輿論熱議。還有之前播出的《親愛的生命》《警察榮譽》《平凡的榮耀》等,一批優質行業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這些作品聚焦不同行業的發展軌跡,描摹職場新人拚搏奮鬥的真實場景,觀照多元社會關係,透視豐富社會圖景,以正能量拓寬了現實題材的創作維度。


以豐富多元的行業圖景,展現現代職業的創造之美


所謂行業劇,是指以塑造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物形象為切入口,通過表現其工作流程、專業技能、職場成長,展示這一職業特有的職業精神和社會價值,進而折射整個行業的發展變遷,乃至中國社會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種類型肇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富有都市文化色彩的行業劇萌芽。從《便衣警察》《英雄無悔》到《中國商人》,這些電視劇或從警察的查案過程切入,或以商業金融競爭為主要內容,描摹改革開放浪潮之下,當代都市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其對都市人心理的衝擊,為都市題材創作提供了觀察社會的新鮮視角。進入新世紀後,電視劇行業日趨理性成熟,行業劇也隨之進入發展黃金期。不僅持續挖掘警察刑偵、商業金融領域的素材,在創作中融入創作者對城市生活的獨特解讀,還探索醫療題材、律師題材創作,推出《永不放棄》《醫者仁心》《心術》等優秀作品,逐漸形成以警察、律師、醫生、商業金融從業者等職業為主的行業劇創作格局。


互聯網時代到來,青年群體成長為劇集市場新的消費主力軍。他們渴望獲得更加多元、新奇的觀賞體驗,這一訴求倒逼行業劇創作發生改變。不同於以往多集中於幾個傳統職業,當下的創作者秉持“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拍”的理念,聚焦舞台搭建者、街道辦工作人員等以往影視創作鮮有涉及,卻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職業,填補行業劇的創作空白,還將創作觸角延伸至潮流能、人工智能、核工業等尖端專業領域,進一步豐富行業劇的創作維度。《裝台》《三悅有了新工作》《青春之城》《許你萬家燈火》等植根於中國當代生活土壤與建設者鮮活人生經歷的作品應運而生,引導觀眾透過豐富多元的行業圖景,發現現代職業的技術之美、智慧之美、創造之美。


描寫普通人特有的豐潤情感,使觀眾產生代入感


有一段時間,創作者為了增強娛樂效果,總是將目光聚焦鮮亮完美的精英群體,讓他們帶著沉重複雜的身世背景就業,在工作的過程中查案、復仇或談戀愛。這種以身份個性替代人物魅力的做法,導致創作偏離了類型重心,使行業淪為故事背景版,被觀眾詬病為“懸浮劇”“套殼劇”。因此,在架構行業的大體輪廓和基本場景基礎上,創作者還要善於將行業現狀的深刻理解和職業精神的理性思考融入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的人物故事中。


近兩年,不少行業劇在人物設定上做減法,用平凡的職場新人作為主人公,以他們身上特有的煙火氣和豐潤的情感,使廣大觀眾產生代入感和認同感。《平凡之路》中,相貌平平、普通學歷的潘岩進入一家小律所擔任實習律師,他通宵加班,努力做事,卻多做多錯。這些對職場新人窘迫處境的真實描寫引發許多觀眾強烈共鳴,有人直呼“這演的就是我”。《警察榮譽》以李大為等基層民警的日常工作為主線,從調節家長裡短,到處理社會治安案件,從師徒之間的磕磕絆絆,到同事之間的合作溝通,覆蓋民警工作的方方面面。普通的職業,日常的工作,不需要拔高,亦能熠熠閃耀,網友評價創作者把握住了“平凡”二字的真諦。


還有《二十不惑》中唯唯諾諾、忍氣吞聲的薑小果,《親愛的生命》高職業技術欠缺的吳聰睿,《底線》中因工作失誤而沮喪逃避的周亦安,這些職場新人具有明顯的不足,卻有著初生牛犢的衝勁兒和“我手寫我口”的率真。他們的成長煩惱具體而接地氣,與很多觀眾的人生境遇遙相呼應。因此,觀眾更容易在共情、共鳴的良性互動中,產生“這一切與我有關”的觀賞感受,並在“進程式收看模式”下思考“如果是我該怎麽做”。


深入行業內部學習調查,思考社會問題和人生課題


曾經,不專業成為行業劇創作的通病。醫生手術時手套戴反了,實習律師單獨出庭辯護……部分作品中頻頻出現常識性錯誤或邏輯硬傷,導致行業劇一度口碑下滑。所以,要展現思路嚴謹、邏輯嚴密的行業故事,創作者必須深入行業內部學習調查,在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運作機制、職業倫理等方面下功夫。


近兩年,很多主創走出書齋、片場,走到現實生活的廣袤大地上,與一線建設者交朋友,向專家拜師請教,以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方式了解行業、觀察社會。比如,《平凡之路》的編劇為了寫好實習律師的故事,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一家律所上班,沉浸式體驗律師工作。《謝謝你醫生》自策劃取材,到劇本創作,再到實際拍攝,每個環節都有顧問小組把關,所有案例、每句台詞都由專家審定。正是在創作者的努力之下,新近湧現的行業劇對行業不同工種、多種技能進行了生動詳細的介紹,在細節上達到了既禁得住專業人士檢驗又易於普通觀眾理解的標準,由外入內、自下而上地建構起真實可信的行業空間、職場生態。


當然,優秀的行業劇不僅要還原社會生活的“皮相”,更要有植根於勞動精神、職業信仰、人性溫暖的“骨相”。《三悅有了新工作》中,95後趙三悅選擇冷門的殯儀館化妝師職業,直面工作挑戰與職業偏見,折射出新時代青年擇業觀與就業觀的轉變。《親愛的生命》聚焦住院醫師群體,通過主要人物的職稱晉升過程,探討高學歷人才的職業選擇和發展問題。還有《青春之城》思考“發展和創新的關係”,《風吹半夏》討論“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公訴》表現“情與法的關係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內容始於某一行業,但又不止於某一行業,而是涉及國家發展、人生價值等更宏大深廣的層面,賦予了行業劇更多人文色彩和現實意義,給觀眾帶來有益啟示。


行業劇正處於新的高速發展期。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有定力,越要堅守創作原則、遵循藝術規律、秉持創新精神。廣大創作者應本著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探索講述行業不失真、刻畫人物不失焦、洞察業態不失語的行業敘事新境界,用更多講述行業故事、展現職業風采、助推時代進步的佳作為中國影視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更為新時代的奮鬥征程提供溫暖而有力的精神支撐。(作者:肖湘寧,系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8日 1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