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然的「祛濕葯」找到了,消濕氣,瘦肚子,還能健脾胃暖手足!

在中醫裡,濕氣被稱為濕邪,會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是健康的頭號殺手。濕氣長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當中,而且十人九濕。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祛」,其實這句話是形容人體內的濕氣過重,讓人的精神無法提起來,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

濕氣的主要表現

1、舌苔白厚,滑膩有齒痕,口黏發甜,可能常伴有口臭、口腔潰瘍;

2、臉色發白、發青、發暗或發黑,冷色系;

3、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感冒時渾身發冷;

4、大便粘軟不成形,小便短少或濁,白帶增多但清稀。

芡實+蓮子 葯食同源的祛濕健脾粥

食材:芡實、蓮子、茯苓、淮山藥

做法:把以上四種食材放進鍋裡煮,每種都放進去一點就行了,煮淡基本味道為標準,沒有太嚴格的定量。做好後加入適量冰糖,溶解後即可飲用。

功效:芡實和蓮子對胃腸有保護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機能,有抗老防衰的功效;茯苓和山藥能夠健脾化濕,能益脾生津,對人體的免疫、呼吸系統都有幫助,能增加活力。

祛濕的調理方法

1、少吃寒涼食物,如西瓜等;多吃溫性祛濕的食物,如桂花、扁豆、陳皮等;

2、注意避免外部寒邪入侵,在冬季人們應該保持鞋襪溫暖乾燥,並經常洗曬,平時要多走動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3、泡腳。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可以加入花椒、生薑等陽性食物。

注意 :中醫認為濕氣重主要還是脾胃內分泌失衡導致的,水濕留在體內無法排出。祛濕應該先健脾。鄭大醫學院根據這個原理研出了 【填.香.請.濕.貼. 】。它含有龍 涎 香、茯苓、白朮等中藥材,晚上睡前貼在肚臍上,能有科學有效的讓藥效通過肚臍散佈於全身的經絡。經過1-3個周@期,可明 顯 感受到身體祛濕 健脾後所帶來的正能量改變。如今網@絡上就能找到。

睡前按摩這倆穴位,祛濕安神

1、曲池穴

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曲」,隱秘也,不太察覺之意。「池」,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濕濁之氣。本穴物質為手三裡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處地之上部,性濕濁滯重,有如霧露,為隱秘之水。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曲池穴,每次1—3分鐘。

2、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