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診前須知】聽神經瘤的發病特點及手術治療風險

聽神經瘤多數發生於聽神經的前庭神經,少數發生於耳蝸神經,隨著腫瘤生長變大,壓迫橋腦外側面和小腦前緣,充滿於小腦橋腦角凹內。腫瘤大多數是單側性,少數為雙側性。屬良性病變,即使多次複發亦不發生惡變和轉移,如能切除,常能獲得永久治癒。

典型的聽神經鞘瘤癥狀的發展順序:

1、病情一開始有頭昏、眩暈、耳鳴、耳聾等前庭神經及耳蝸神經受損癥狀。

2、額枕部頭痛伴有病變側枕骨大孔區不適。

3、小腦性共濟失調、動作不協調。

4、病變相鄰顱神經損害癥狀,如病變側面部疼痛,面部感覺減退或消失,面部抽搐、周圍性面癱等、傳導束異常表現。

5、頭痛、噁心嘔吐、視物模糊不清等。顱內壓增高癥狀,直到最後階段吞咽困難,腦疝危象而至呼吸停止。

早期診斷很重要

根據病人典型的病情演變過程及具體表現,診斷並不困難,但問題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最好能在前庭神經和耳蝸神經受損的「耳科」階段或腫瘤局限在內聽道時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以便能夠提高腫瘤的全切除率,減少手術風險,使面神經、聽神經功能得以最大可能的保留。

有以下癥狀者應考慮有聽神經瘤之可能:

1、間歇性發作或進行性加重的耳鳴。

2、聽力呈現進行性減退或突然耳聾。

3、頭暈或體位改變時出現一時性不平穩感覺。

4、外耳道深部或乳突部間歇性刺痛。應進行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以及腦乾誘發電位檢查等,進一步明確診斷需要行頭顱CT及磁共振檢查。

聽神經瘤手術難度有多大?

聽神經瘤位於腦組織外面,外科手術成為治療的首選治療方法,預後較好。但是,聽神經瘤位於後顱凹的橋小腦角區,而該區域解剖結構相當複雜,除了腦乾和小腦外,還有眾多的顱神經穿行其間,包括許多重要血管,以及他們的分支。如此眾多的重要結構包繞著腫瘤,受到腫瘤的壓迫、粘連,使得聽神經瘤手術風險極高,也是過去手術死亡率高,併發症多的重要原因。可以說,聽神經瘤手術是考驗神經外科醫生技術的高難度、高風險手術,代表著神經外科醫生的手術水準。

聽神經瘤手術方式?

採用枕下乳突後入路,切口完全在發跡內,長度只需5厘米,骨窗位於橫竇、乙狀竇交匯處,直徑3厘米。通過打開枕大池釋放出腦脊液,減低後顱窩的張力,待小腦塌陷後顯露小腦邊緣的自然間隙,通過這個自然的間隙進入術區,可在不損傷小腦的情況下切除腫瘤。

在腫瘤後方,確定沒有神經的位置、切開腫瘤包膜,使用超聲吸引等儀器擊碎腫瘤、乳化後吸出,快速掏空腫瘤內部,並且對周圍結構無牽拉、出血少。

腦乾和腫瘤表面各有一層纖薄的蛛網膜,通常利用這一間隙進行腫瘤和正常結構的分離。通過腫瘤側蛛網膜內進行分離,在兩側蛛網膜保護下,能有效的保護腦乾,也更加有利於保護面聽神經。

趙天智副教授介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