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懿傳》播到現在,你該承認錯怪它了吧?

文 | 耳朵

從開播到現在,《如懿傳》差不多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一的劇情。三十集看下來,很多觀眾從一開始的懷疑,逐漸轉變成忠粉,豆瓣分數也是一路上漲,升到了7.3分,劇集剛開播的時候那些批評的聲音,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了。

這種口碑上的變化,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在大量宮廷劇的觀看體驗下,已經習慣了用一些套路去要求劇集,對一開始的少年部分的劇情,會有節奏上的不適應;對演員年齡感這種瑕疵,也會被不公正地無限放大。不過,對於一部體量有八十七集的劇而言,進展到現在,它的真實樣貌才顯露出來,而之前很多批評過它的觀眾,也應該都會開始覺得,真的錯怪了它。

比起一開始節奏相對舒緩的鋪墊,劇情到了現在的這個「冷宮」的節點,大致的布局已經完成,觀眾開始明白它的劇情架構所在。在這個布局已經形成的基礎上,我們也剛好可以來重新審視一次《如懿傳》這部與眾不同的宮廷故事。

如懿在冷宮

不管是從跨度長達六十年的體量,還是製作的精良、演員的陣容,《如懿傳》都超出了一般宮廷戲的格局,但這只是它不同的一面而已。

《如懿傳》不是一個簡單宮闈故事的另一面體現在,它涉及的面極廣,以皇帝為核心,輻射出多層關係網絡。與皇帝關係密切的太后、皇后、重要嬪妃,后宮到朝野,環環相扣。這一個複雜的關係網絡,無法一蹴而就,必須要通過劇情的深入,慢慢勾勒。

在昨天的《如懿傳》記者交流會上,製片人黃瀾也解釋說,之所以會在前面加入兩人少年時期的部分,是因為劇情要講如懿和弘歷「兩個人情起到情盛到情滅的這麽一個過程,它的情起於何處,他們兩個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關係?」是必須要有一個交代的,而演員接受一個人物,也是希望看到「這個人的過去,到現在,到將來,要完整的去理解她,她才能去表現她。」

《如懿傳》記者交流會

導演汪俊、製片人黃瀾

不僅演員如此,對於觀眾來說,其實也是如此,我們只有看到了前期如懿和弘歷的甜蜜,才能理解他們後來的隱忍與慘烈。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劇情正在漸入佳境的原因,而在這種步步為營的鋪設裡,除了製造一個龐大、複雜的乾隆時代宮廷故事,《如懿傳》的更大的野心,是希望可以改寫清宮故事的敘事模式。

大多數觀眾所熟悉的清宮故事模式,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傳記演義,以一個皇帝的生平為劇情主線,像是《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

第二種是公路戲說式,以皇帝為中心,開展出的一趟非凡之旅,像是《戲說乾隆》、《康熙微服私訪記》、《能言善道銅牙紀曉嵐》等等。

第三種是以一個「闖入者」角色為核心,這個人物本身可能不屬於紫禁城,但無意中成為了紫禁城裡重要的人物,從而步步為營,逐步走到核心區域,最終成為舉重若輕的人物。《還珠格格》《延禧攻略》都可以被看做這樣的模式。

「闖入者」為主角的清宮故事,常以后宮為主要敘事背景。但《如懿傳》的不同在於,她既是一個闖入者,也不是一個闖入者。

說她是闖入者,是因為她在一開始,就並不對皇家抱有希望,選福晉的時候她是要逃掉的,在府裡在宮裡,她都和這種皇家的氛圍格格不入。

而說她不是闖入者,則是因為她本身與乾隆青梅竹馬,也必定是屬於皇家的人。可是,在兩人的前史故事裡,雖然郎情妾意,但是在種種壓力下,乾隆無法給如懿他心中所屬的地位和名份,她需要靠自己去爭取。雖然這個過程裡,有乾隆的諸多幫助,但基本上如懿還是貫穿了《基督山伯爵》的精神,「人類所有的智慧凝結在兩個詞裡,等待與希望」。

她在等待和希望的過程裡,逐漸意識到,她不能繼續盼望帝王,或者是后宮的大環境會給她應有的待遇,如太后賜她名字時一語成讖的台詞,「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

難得部分,並不是成為皇后,又或者「情深意重,兩心相許」,而是在偌大的紫禁城裡,每個人都無法掌握自身的命運。

如懿當然不需要通過成為皇后,獲得自己的成長和帝王的尊重,因為從一開始她就擁有帝王的尊重和信任。無論多髒的水潑到如懿身上,乾隆第一個不相信。她本身也較為有膽識和謀略,雖然前期主要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但還是防護住了不少陰謀詭計。

但她在權力漩渦中博弈的時候,需要接受另一個真正可怕的真相,她當作人生夢想的愛情,在紫禁城裡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她必須逐步接受愛情和夢想的破碎,不再寄托一生的希望於他人。

帝王的心因為各自權衡利弊,本就不能百分百屬於她一個人,寄托一生的希望於他人,只能成為輸家。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懿傳》的故事結構,就已經是「反規律」后宮戲了,它在如懿這個角色的身上放置了複雜而雙重的身份,又並不是為成功者立傳,而是講夢的破碎。

《如懿傳》的另一個不同,在於打破了常規宮廷劇中對「皇帝愛情的假想」在不同的影視劇作品裡,有多種的皇帝形象,有癡情的皇帝,有身不由己的皇帝,也有見一個愛一個的皇帝。

在《如懿傳》裡,乾隆付出的情感,往往是一種籠絡朝野的手段,誰的家族勢力要為他所用,他就多恩寵於那個妃子。同時,為了激起妃子間的戰鬥欲,以及讓后宮勢力也趨於平衡狀態,皇帝會佯裝多情的模樣,寵幸沒有身份地位的宮女、歌姬。

所以,《如懿傳》中的乾隆看起來相當多情,實際上卻是非常擅長於將情感當作一種手段。皇帝能有真情,但是真情在他心中的位置,如果拿著號碼牌,一定排在很後面。真正的帝王就是如此,他可以有偏愛,但沒有專情,因為個人的情感,相比治理一個國家的重任,實在太渺小。

如懿雖然身在局中,但她也有局中人的清醒。雖然明白乾隆的用心,但是她所求的愛情在乾隆帝權衡利弊之中,根本微不足道。乾隆的烏拉那拉氏皇后的命運早在史書中寫好,她會成為繼任的皇后,但是沒有多少年,她會在南巡的途中斷發,徹底和乾隆決裂。

乾隆帝後決裂,是歷史的一個謎題,她們決裂的原因始終讓人難以揣測。但是兩人擁有的子嗣,又從側面證明了他們關係的親密。這在歷史上,就留下了一個可以去填補的空白。

正因為有這個早就書寫好的結局,讓《如懿傳》又與一般晉級式的后宮故事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在她獲得乾隆心中想給她的身份位置後,又將從這個位置落入谷底。那麽,這一整個過程裡,如懿究竟獲得了什麽?

她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自己的愛情夢想後,又徹底把它拋棄,因為她認清了這種愛情的本質。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她不斷犧牲,不斷妥協,可是換不回等同的付出。

於是,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和紫禁城鬥爭,用摒棄一個封建女子可以得到的最高禮遇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態度。如懿最終完成的,並不是常規宮廷劇中,主角身份地位從低到高的逆襲;她所完成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從禁錮到自由的逆襲。

導演汪俊也在昨天的《如懿傳》記者交流會中提到了這一點,他說:「實際上我覺得如懿更了不起,她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逆襲,她到最後是拒絕紫禁城的,最後她在死之前,把她所有跟紫禁城,跟皇上有關係的所有東西,全部毀掉了,她是一個自由的靈魂,她要的是她自己內心的解放,她真正獲得了自由,她用死來解脫,我覺得這個可能更高級,或者說更文學、美學的含量更高。」

如懿完成了逆襲,也成了一個被歷史抹去的女人。在她斷發與乾隆決裂後,乾隆剝奪了她皇后的封號,雖然後來沒有再立後,但是烏拉那拉皇后去世後,沒有以皇后的規格下葬,也不再身後享有皇后的諡號。

不過,從史書中抹去一個人,其實也意味著,乾隆是要把她從自己的回憶中抹去,但越是否定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反而是欲蓋彌彰,代表這個人對他來說實在太重要。

這也是《如懿傳》之後會一步步去為我們展開的,關於封建皇權下的婚姻的挽歌。

明星陣容或是服化道的大手筆,都不是《如懿傳》的真正野心所在,它想做的,是通過一種差異化的敘事模式,打破宮廷故事常見的妃嬪晉級套路,重新定義清宮劇的創作模式。

一個女人入宮的終極目標,不一定是要獲得皇帝的愛,又或者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這些套路,我們已經在很多故事中看過了。

《如懿傳》要說的,是通過陰謀與愛情的洗禮,一位女人,可以擁有選擇的權利,是繼續向上走,還是拋下一切離開。哪一個方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明白了自己可以選擇。

人們通常都說在紫禁城裡的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而如懿卻要在無路可選的時候自己劈開一條路來;這就和《如懿傳》這部劇一樣,在清宮戲的故事已經被講述過無數遍以後,打開一個新的故事去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