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買了熬夜險 你就可以肆意熬夜了?

近些天,平安推出的一款“熬夜險”走紅網絡。在不少社交媒體上,來自金融圈、IT圈、媒體圈等熬夜高產群體的人們,似乎被大批量戳中痛點。

這款產品到底保什麽?為什麽會走紅?消費者該如何衡量保單的價值?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作者|陳鵬

編輯|陳詩怡

熬夜護身“神器”or推銷噱頭?

在微信群看到“平安熬夜險”後,記者從平安好車主的APP裡檢索到這款產品。

從價格上看,27.5元/年起,足夠平民。而在宣傳界面,“性價比”、熬夜場景也是這款產品的主打因素之一,廣告語寫著“不到一包零食錢”、“‘雙11’血拚、加班應酬,來分熬夜險護身!”

一些網友立馬表示需要!!!

不過,也有網友意識到理解偏差,或覺得熬夜險就是意外險加一個猝死保險責任。

咱們來看看這款“熬夜險”的官方介紹。其針對的適用年齡範圍是18-60歲,針對1-3類職業,目前已售8千余份。從保障範圍看,主要包含三種保險責任:猝死疾病保障,保額20萬元;救護車車費保險金500元;意外傷害身故和殘疾保額20萬元。在宣傳頁面中,產品的特色之一是,將猝死事件在世衛組織定義的6小時基礎上,延長至24小時。

頁面底部的“平安猝死疾病保險”條款上有載明,既往症造成被保險人猝死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就有用戶體驗了平安熬夜險。這款保險產品為何又突然走熱呢?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看來,“平安熬夜險”主體部分其實是一個意外險,主要是意外傷害造成的死亡或傷殘,不管是熬不熬夜,意外傷害保險對大家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保費比較低,保障程度也比較高。可能現在大家關注的點,在險種的名字上,以及保險責任裡有猝死。最近金融行業包括保險圈有高管猝死,這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點。其實是意外和猝死兩種責任的結合。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原院長、教授郝演蘇認為,這款產品屬於以猝死為保障責任的保險,其保險責任設計無問題。但如以"熬夜險"為產品名稱則需商榷,因其保險責任無熬夜之說,且熬夜屬不正常生活方式,承保此類風險可能不妥。由於此業務的條款無熬夜之說,應當是推銷的噱頭行為。

熬夜險該買嗎?

在支付平台上,記者找到了類似的綜合意外險產品。該產品標準款的保障範圍也包括意外身故保險金、猝死保險金,但保額較平安熬夜險低,對於猝死的保障情況顯示:被保險人在表面健康的情況下因潛在疾病、機能障礙或其他原因在出現症狀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暴力性突然死亡,按猝死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

一位不願具名的保險行業精算師向記者坦言,“就是一個普通的意外險,只是取了一個’熬夜險’的名字。我覺得特點是,價格特便宜,正常在線上買也得六七十塊錢。熬夜險只是取了一個商品名,因為條款都是標準的意外險和猝死(情況)的壽險。猝死的責任,一般的意外險是沒有的,熬夜險的條款也是分三個部分組成。”

“‘熬夜險’相對來說,讓用戶比較有代入感,一般講意外險可能大家沒有什麽感覺。很多賣的比較好的保險產品,比如私家車意外險,其實一般意外險裡面也都有私家車意外險,但取這麽一個名字就感覺場景很強。消費者會去想,我每天開車,是不是需要去買一個。”該精算師認為,起“熬夜險”這種名字,在某些事件行銷上會做的比較好。

“我的第一印象是,保險除了保障,還有風險管理(的功能)。這種保險提醒大家,熬夜猝死是一種風險,可能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管理這種風險,平衡工作與生活,喚醒大家對猝死風險的關注。”朱俊生說,因為“熬夜險”是對意外的保障,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傷殘的保障,對消費者是有價值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