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帝內經》5句話,說透夏季養生

文稿 | 儒風君整理

昨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

這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雨水逐漸增多,暑邪、濕邪也逐漸壯大。

高溫潮濕的環境裡,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消耗大,此時如果不注意調理,容易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1

晚睡早起,元氣

【原文】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譯文】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氣象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也應該順應自然生長的規律,在相對涼爽夜晚入睡,清晨便早早起身,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精神外向。

【提示】夏季氣象炎熱,人們普遍覺少、睡不好、易失眠。因為夏天人體出汗過多,水分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很容易脫水傷津、損耗元氣,造成免疫機能下降,失眠、感冒、腸胃疾病也會隨之乘虛而入。簡單來說就是元氣虧損影響睡眠,睡眠不足又進一步損耗元氣。為了保護元氣,夏日宜晚睡早起,盡量減少炎熱氣象造成的津液損耗。

2

順應自然,補陽氣

【原文】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譯文】人體的陽氣,如象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天體的正常運行,得益於太陽的光明普照,而人的陽氣也應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假若陽氣不能生發,人就會減損壽命,身體機能亦暗弱不足。

【提示】陽氣與夏氣相通。夏季,人的陽氣困於暑熱,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違逆了夏長之氣,陽氣就不能盛長,從而導致身體內虛。因此要注意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確保在一個涼爽、舒適、接近自然的環境中生活,避免溫度過低阻礙人體陽氣的生發。

3

健脾除濕,祛濕氣

【原文】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譯文】長夏與五髒之中的脾髒相應,脾喜燥惡濕,若濕邪困脾,則脾氣不能正常運化導致肌體水濕停聚,應盡快食用略帶苦味的食物,達到健脾除濕的目的。

【提示】夏季不僅氣溫高而且雨水多。濕熱交蒸,人就易感暑濕之邪而患病。如果不能祛除暑濕,就會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水腫等各種症狀。

因此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濕熱的清涼飲料。

4

控制情緒,防心病

【原文】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譯文】暑熱來了,就要去到涼爽的地方避暑。既不要因為家庭瑣事過度勞心,也不要因為工作繁忙過度勞力。盡量讓自己保持一種淡泊寧靜、精神內守的境界,邪氣也就不可能入侵。

【提示】夏季邪氣傷人,疾病多發於心髒。再加上氣象悶熱,人的情緒也容易產生波動,從而導致血壓上升,進一步加重心髒負擔。這也是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多發於夏季的原因。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5

飲食清淡,護腸胃

【原文】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譯文】過食肥甘厚味,食物不能及時消化,脾氣不升,胃氣不降,濁氣不能下行,入裡化熱,則出現一系列病症。飲食過量而不自製,會給腸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提示】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通常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適宜夏季食用的有:赤豆、薏米、冬瓜、白蘿卜等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還可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夏季養生,牢記5個要點:晚睡早起、順應自然、健脾除濕、控制情緒、飲食清淡。

按照提示養護身心,讓自己和家人健康快樂過夏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