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友勿赤腳運動 嚴重恐截肢

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經常走路有助血液循環、刺激神經傳導,就連日本也把赤足訓練當作兒童教育的一環,認為可刺激腳底穴位、強壯肌肉骨骼、健腦益智,但若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則千萬別輕易嘗試赤腳運動,以免造成足部病變,嚴重時恐需截肢。

1名具有15年糖尿病、10年高血壓和輕微高血脂症病史的59歲丁女士,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腎病變,最近又發覺雙腳的感覺遲鈍,以為赤腳踩石子路可以改善,沒想到走著走著,左腳底出現一個小傷口,後來甚至有膿液滲出、左側腹股溝腫痛的情況,就醫竟發現已是糖尿病足潰瘍並壞死性肌膜炎,且周邊動脈血管阻塞。

一般來說,若腳部出現壞死性肌膜炎,往往需截肢,若不幸,還會引發敗血症死亡。不過,這名患者經給予抗生素、切開引流、清瘡及高壓氧治療等治療,終於把感染控制住,逃過截肢的厄運。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估計:每30秒有1位糖友需截肢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鮑卓璨表示,國外研究顯示,每4個糖尿病人,就有1個會發生足部潰瘍,其中8成是由糖尿病神經病變所造成;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於2005年的估計也提到,全球每30秒鐘就有1位糖尿病人接受截肢。

而台灣的資料也顯示,非創傷性截肢的病人一半來自於糖尿病。因糖尿病足而必須住院治療的糖尿病人超過1%,其中約3成病人必須截肢,而且截肢後3年內再截肢的比例高達4成。

照顧足部健康!糖尿病友的畢生功課

由此可見,足部照護是每個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課題。鮑卓璨醫師提醒,糖尿病足部病變的預防,除了要控制三高、定期的足部運動和戒菸外,最重要是自我的足部照顧。

自我的足部照護:

1. 每天要觀察足部外觀是否有異常,尤其是腳底及足趾間隙。

2. 清洗足部時,要注意燙傷;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3. 修剪趾甲,應於洗腳後再修剪,較為容易。如有困難時,應找醫師協助,勿勉強為之,造成皮膚受傷。

4. 養成穿鞋的習慣,避免赤腳。

5. 選擇適合的鞋子,不宜太小。選購鞋子時,應選擇下午時間。出外旅行時,勿穿著新鞋。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

6. 若有雞眼或硬皮,應找醫師處理。

7. 避免盤腿而坐或蹺腳。

除此之外,鮑卓璨醫師表示,若要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徹底的足部檢查,及早發現糖尿病足部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早日預防和因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