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服用降壓藥的四大原則,五項注意,值得每一個高血壓患者關心重視

高血壓患者是我國的一大人群,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人群,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群也進入了該行列。由高血壓導致的併發症正危害著成千上萬的人,全程、規律、合理服用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的最重要方式,然而由於降壓藥種類多,個體差異大,服藥時間長,導致降壓藥的使用也存在不規範的情況,最終導致治療效果不滿意。現將服用降壓藥的有關問題介紹如下:

1.降壓藥的應用原則

(1)急重症急治、輕慢症緩治

對一些急症重症患者,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需要選用強效或者速效的藥物來迅速控制病情緩解癥狀,防止因病情進展而導致出現生命危險;而一些沒有併發症的患者,即使血壓較高,也應以逐漸增加劑量的方式使血壓穩定、緩慢下降,避免血壓驟降引起的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2)堅持長期、規律的服藥

除了一些較輕的高血壓外,一般高血壓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如果時停時服,容易因為血壓時升時降,引起血管受損,導致併發症和意外產生。所以,在將血壓控制到理想水準後,應該選用緩和、持久、副作用少以及服用方便的藥物長期維持應用。而且還應結合人體內血壓的時間變化規律來服藥,晨起服藥、睡前忌用是科學的服用方法。

(3)合理選擇聯合用藥

不同機制的藥物聯用可以提高療效,減少每種藥物的單用劑量,同時還有可能互相抵消原有的副作用。大多數患者都需採取聯合用藥的形式,但劑量和組合需因人而異,不能看見別人用藥效果好,就胡亂模仿,這需要專業的醫務人員來實施個體化治療。經常與其他藥物聯用的主要有利尿劑和鈣拮抗劑。

(4)不可隨意減量或停用

有些患者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感覺沒有明顯的癥狀,或者因為服藥後引起了不適,開始隨意減少用量或者停用藥物,這也是不科學的。對癥狀緩解或有不適的患者,應在監測血壓的情況下逐漸減少劑量,直至達到最小的劑量,既可減少副作用的影響,也可維持理想的降壓效果。如隨意減量或停用,易引起血壓反跳。

2.降壓藥常見不良反應

(1)利尿劑:可導致電解質紊亂、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和高尿酸血症等。

(2)β受體阻斷劑:可導致乏力、低血壓、心動過緩和加重胰島素抵抗等。

(3)鈣拮抗劑:可導致頭痛、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絞痛等。

(4)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可導致刺激性乾咳、高血鉀、皮疹等。

(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導致頭痛、頭暈等。

(6)交感神經抑製劑: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

(7)血管擴張劑:有可能因使血壓下降過快而使心律反射性加快。

3.合理使用降壓藥的注意事項

(1)高血壓應採取綜合性治療

除服用適當的藥物,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少鹽少脂、適當體力活動、避免情緒激動等都是保證治療有效的綜合措施。

(2)一定要針對個體治療

抗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不良反應各不相同,而高血壓患者常常會合併其他疾病,因此個體化治療尤為重要。比如,β-受體阻斷劑忌用於支氣管哮喘、糖尿病和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鈣拮抗劑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不宜使用;尿酸升高的患者則應慎用利尿劑。

(3)與其他藥物聯用需謹慎

如β-受體阻斷劑與降糖葯聯用會引起嚴重低血糖,與華法林合用會誘發自發性貧血;鈣拮抗劑與洋地黃類藥物合用會引起洋地黃中毒,與抗心律失常藥物合用誘發低血壓,使苯妥英鈉和茶鹼濃度增高;利尿劑與吲哚美辛合用會降低療效,與鏈黴素合用會加重毒性反應,會影響口服降糖葯的療效;交感神經抑製劑與抗抑鬱葯、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合用會誘發精神癥狀等。

(4)合用降壓藥須注意

β-受體阻斷劑與鈣拮抗劑合用,會引起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和心衰;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與保鉀利尿劑合用會引起高鉀血症;可樂定與受體阻斷劑合用可能會使血壓升高,毒副反應也有相加作用等。

(5)特殊人群用藥須謹慎

老年人應注意降壓切忌過快過低,應結合原來的血壓水準,將其控制在合理範圍或稍高於正常值都是可行的,如血壓降得太低有可能會導致器官供血不足;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存在爭議,但優化生活方式應是綜合治療的首選;懷孕的婦女經常會伴有血壓升高,如果超過160 / 105毫米汞柱,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在孕期不同的時段,選葯有不同的講究,應由專業醫務人員來指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