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誤區,如何合理地給寶寶添加輔食

和餵奶一樣,很多媽媽都會在這裡懵圈甚至走入誤區。比如:

將蛋黃作為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過早添加雞蛋

怕寶寶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1 歲之後才給寶寶添加雞蛋

給寶寶餵食大人吃的飯菜、甚至調味品

相比成人,寶寶的消化功能真的很弱,比如唾液分泌量少、胃容積小、肌肉力量弱,胃動力較弱,胃酸濃度低,消化酶濃度也低。

所以媽媽在寶寶的「吃」上必須多仔細。

寶寶不長牙只能吃糊糊

寶寶沒有長牙並不意味著都只能吃泥糊狀食物。

寶寶的牙齒出生後就藏在牙齦下面,即使沒有萌出,牙床也具有一定的咀嚼能力。

媽媽可以根據自家寶寶咀嚼吞咽能力的發育情況,給予不同性狀的食物以嘗試。

1歲以後才可以吃肉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腸胃功能弱,1 歲以後才能吃肉。

但事實上,嬰兒添加輔食後就應該儘快豐富食材種類。

寶寶添加輔食後,媽媽就可以給寶寶引入肉類了。尤其是紅肉是優質蛋白和鐵的良好來源,如豬肉、牛肉、羊肉等。

初次添加可以做成肉泥,與富含澱粉類的食材一起混合攪拌,會讓肉的口感更嫩滑。

米湯米油更有營養

有的地方還習慣給寶寶喂米湯或是米油,覺得是很有營養的食物。但實際上,稀米湯雖易於消化,卻不適合作為主要輔食。

首先,米湯米油不需要咀嚼,這不利於較大月齡寶寶的口腔和咀嚼功能的發育。

其次,它們的營養密度極低,遠遠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的同時,還佔用了較多的胃容量,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

不過,寶寶生病期間胃腸消化能力減弱,還是可以喝適量米湯補充液體作為過渡。

沸水才能把米粉泡「開」

有些媽媽給寶寶沖米粉喜歡用開水,認為這樣可以讓米粉完全溶解在水裡,寶貝好消化。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因為米粉中所含的一些營養元素,比如維生素、微量元素,在遇到高溫的開水的時候,會被破壞掉。

因此,給寶寶沖泡米粉時,不宜用沸開水,水溫在 60~70 攝氏度比較合適。

除了以上 4 個最常見的誤區之外,寶寶也不宜在滿 4 月齡前添加輔食。

因為寶寶消化系統不夠成熟,過早添加輔食容易引發胃腸不適,進而導致餵養困難、增加感染風險。

那麼,寶寶到底應該怎麼吃,更易消化又有營養呢?

適合寶寶的食物原則

1. 食物不要太乾燥

小嬰兒的口腔尚在發育,柔嫩、血管豐富,且進食後唾液分泌不如成人旺盛,過於乾燥的食物很難下咽,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損傷。

因此,小寶寶準食物應富含水分易於咀嚼吞咽。

2. 一次不要喂太多

母乳在胃中的排空時間約 2~3 小時,配方奶約 3~4 小時,混合食物約 4~5 小時。

故平均約 3 小時左右餵食一次母乳或者配方奶較為適宜。添加輔食後可以適當降低餵食頻率。

此外,由於嬰幼兒食管下括約肌比成人短、張力低,所以容易食物返流。

所以?要避免單詞餵食過多過飽,以免食物或奶返流。

3. 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

不同年齡的寶寶胃容積是不一樣的。剛出生的時候只有 7mL,大約一顆玻璃球那麼大。

即使是 1 歲的寶寶,胃依然很小,大約只有 250~300mL。

有的媽媽就會問:胃小就少吃,這難道還有講究?

是的,寶寶的胃容量大小,實際上決定了寶寶一次可以吃下多少食物。

如果胃容量小、吃得少,營養又低,就跟不上寶寶的營養需求。像上文提到的米湯,營養低又佔胃容量,就不是一個好選擇。

媽媽應該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優質的蛋白質和豐富的微量元素,比如乳製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