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注」糖尿病患者需警惕骨質疏鬆

本文來源於「上海市同濟醫院訂閱號」微信號

媒體:家庭用藥

專家:宋利格(內分泌代謝科)

2型糖尿病和骨質疏鬆是內分泌科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常同時發生在老年人中,並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進展,兩者的發病率將會越來越高。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達20%以上,骨質疏鬆總體患病率高達36%,並且由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高達30%。

糖尿病患者骨質疏鬆的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之內死亡率高達20%,而存活者中約50%致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最為重要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髖部骨折的發生風險比無糖尿病患者升高約40% - 69%,並且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後的治療花費更多、手術和康復過程更加複雜和困難、住院時間更長、預後更差。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發生率較非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更高。

糖尿病導致骨折發生比例升高的機制

研究發現,引起糖尿病患者骨折發生比例升高的可能原因包括:骨品質降低、跌倒風險增加、肌肉量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低血糖風險、某些降糖藥物(如噻唑烷二酮類)的使用等。

01 骨品質降低

我們目前診斷骨質疏鬆依靠的是骨密度測定,而骨密度測定的國際通用金標準儀器是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定的是每平方厘米的骨骼面積上有多少克的礦化骨,是量的指標。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不一定降低,但骨品質卻降低,表現為骨骼承重力降低、容易骨折,骨骼內部微結構紊亂等。

02 跌倒風險增加

跌倒風險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一年至少發生1次跌倒,半數人跌倒後可能在一年內再發,大約10次跌倒中有1次可導致骨折。骨折常導致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尤其是髖部骨折。

03 肌肉量減少

肌肉量減少的人更容易跌倒,與運動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差有關。2型糖尿病患者中肌肉量減少明顯,尤其是老年人群,在65歲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為骨骼肌力量明顯減少,常伴有步態改變和行走速度變慢,這些異常導致跌倒風險增加。

04 某些降糖藥物的使用

目前使用的降糖藥物中,噻唑烷二酮類可導致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這類藥物能減少骨形成,增加骨骼中脂肪細胞,從而導致骨量減少、脆性增加。

如何預防糖尿病性骨折的發生

01 減少血糖的波動

血糖太高和太低對人體均有影響,因此我們現在主張「血糖的控制應該個體化」。根據患者的病情、合併其他疾病情況、年齡,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和降糖目標,以利綜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盡量減少血糖波動,當血糖波動大時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增加,且可能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3-4月)到醫院檢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以便及時調整降糖方案。

02 選擇適合的運動處方

保持和增加肌肉置和功能

綜合鍛煉不僅可協助更平穩地控制血糖,還可保持或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肌肉量、增加平衡能力、減少跌倒。目前全世界都在嘗試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指導,以更長期地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避免眾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03 在高骨折風險患者中

避免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的應用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某些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控糖作用。但由於其可引起骨量減少、骨折發生率升高,在某些高骨折風險患者中(如骨質疏鬆、既往脆性骨折史、骨折風險因子工具軟體評估高骨折風險)建議謹慎使用。

專家名片

宋利格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專家門診:周四上午

擅長領域: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診治,包括骨質疏鬆、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

現任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科室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骨質疏鬆學會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青年委員,上海市糖尿病學會血糖監測學組成員,國際華人骨鹽學會終身會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多項,獲上海市青年醫師培養計劃、同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同濟大學「青年英才」及同濟醫院優秀青年人才等多項市級、校級和院級的人才計劃資助,獲同濟大學"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稱號。

在內分泌代謝疾病方面的基礎和臨床科研成果發表論文30餘篇,科學研究成果多次應邀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進行口頭彙報,並多次獲得「優秀青年研究者」和「優秀論文獎」。

圖 | 部分來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