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建中國建築文化:西安城牆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成為國家首都的年頭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安就是周朝的建都之地,周文王建造的豐京和周武王建造的鎬京,其遺址就位於現在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鬥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河西為豐,河東為鎬。

到了漢代,作為首都的長安城,規模更大、氣勢更雄偉,如今,已經被精心保護起來的漢長安城遺址上殘留的城牆讓人油然而生滄海桑田之歎。至於唐都長安,是那個時代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它比當時歐洲的羅馬城大七倍,比一千多年後成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大一倍多。

唐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組成,一道道城牆高大巍峨。直到唐朝末年,隨著李氏王朝的衰落,長安城才在改築時放棄了外郭城和宮城,隻把皇城加以改修,規模明顯縮小。

現存的中國建築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公元1374-1378年),是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起來的,也因此,這座明代城垣的歷史,就可以上溯到唐長安城的前身,在公元6世紀由大建築師宇文愷主持建造的隋大興城。

明西安城牆初建時,只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依次名曰長樂、永寧、安定、安遠。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開辟的中山門、玉祥門、勿幕門,皆以傑出的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命名,自有其不尋常的意義;新中國誕生以後開辟的諸多城門,以和平、建國命名,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而朱雀、含光等唐代城門名稱的重新使用,則是體現著一種文化傳承。

特別要說一下的是文昌門,這裡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建築。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所以,古代孔廟、學府裡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牆旁邊(今辟為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在1986年修複,同時開通的城門,自然也就被命名為文昌門了。

一代又一代的西安人創造和西安歷史的艱苦而卓絕的過程,全都默默地沉澱在它巨大的城市肌體裡,形成了豐富而深刻的城市記憶。承載這些記憶的既有物質的遺產,也有口頭的非物質遺產。城市最大的物質性遺產,是一座座和人的生命歷程無法切割的建築物,尤其是像西安城牆這樣的作為城市醒目標誌的建築物。

這些建築文化的歷史遺存縱向記憶著城市的史脈與傳衍,橫向展示著它寬廣而深厚的閱歷,而縱橫交錯編織出來的,就是西安這座城市獨有的個性和身份亦即它的歷史人文特徵。

歷史和文化才是一座城市長盛不衰的魅力與個性,所以,越是現代化的社會,越會將自己的傳統和歷史文化奉若神明。因為正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城市的發展才具有了歷史的延續性和連貫性,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市民才能擁有同一份記憶,才能讓情感聯繫得更為緊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