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28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趙x x,女,50歲。月經周期紊亂,近半個月來經量或多或少,近日又出現陣發性的肢體顫抖,周身疼痛不適,伴見面色潮紅,烘熱汗出,失眠,口苦,渴喜涼飲。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略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子仁丸

上期原醫案

劉x x, 男,28歲。患大便燥結,五六日排解一次,每次大便時,往往因努責用力而汗出濕衣,但腹中無所苦。口唇發乾,用舌津舔之則起厚皮如痂,撕之則唇破血出。脈沉滑,舌苔黃。

此是胃強脾弱的脾約證。疏以麻子仁丸一料:麻子仁200g(二升) 芍藥125g(半斤) 枳實125g(半斤,炙) 大黃250g(一斤,去皮) 厚樸30g(一尺,炙,去皮) 杏仁100g(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服盡而愈。

按語

麻子仁丸由小承氣東加麻仁,杏仁,芍藥和蜜為丸而成,治療「脾約證」。脾約有二個含義:一,約者,窮乏也。津液素虧,脾無津液輸布而窮約;二,約者,約束也。脾之弱陰被胃之強陽所約束,津液不能還於胃中。

為什麼會形成脾約?在正常情況下,陽明與太陰相表裡,臟腑之氣相通,脾能為胃行其津液而使燥濕相濟,以維持臟腑間的陰陽平衡。如果陽明胃氣過強而太陰脾陰太弱,則胃之強陽反凌脾之弱陰,使脾陰受約而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還於胃中,胃腸失於濡潤而乾燥,大便因此而難下。

所以,脾約證仍屬陽明腑實證之一,但是這種大便難有以下特點;經常性和習慣性的大便秘結,其糞塊異常乾硬,雖然數日不大便,但無腹滿腹痛,潮熱,譫語等證,所以不屬於承氣湯的治療範圍,而應該用麻子仁丸潤下通便。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47條: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論講義》:本方是小承氣東加麻仁、杏仁、芍藥而組成。取麻仁潤腸滋燥通利大便為主葯,配以杏仁潤肺沉降,使氣下行,並具有潤腸道、通大便的作用。芍藥和營而緩急。大黃、枳、樸泄熱去實,行氣導滯。以蜜和丸,漸加,以知為度取其緩緩潤下之義。

《方劑學》:方中麻子仁潤腸通便,為主葯;輔以杏仁降氣潤腸,芍藥養陰和裡;佐以枳實破結,厚樸除滿,大黃通下;使以蜂蜜潤燥滑腸,合而為丸,具有潤腸、通便、緩下之功。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