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便秘」因於內傷——從麻仁丸到潤腸丸!(漲知識)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麻仁丸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方組成為:麻子仁、芍藥、枳實、大黃、厚樸、杏仁,蜜和丸。第247條說:「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潤腸丸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全方組成為:大黃、當歸梢、羌活、桃仁、麻子仁,煉蜜為丸。「治飲食勞倦,大便秘澀,或乾燥閉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血結,皆能閉塞也,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也。」《蘭室秘藏》和《東垣試效方》兩書中也載有該方。

方書中多認為,麻仁丸由小承氣東加麻仁、杏仁、芍藥、白蜜組成,具有潤腸通便,「瀉陽明有餘之燥熱,滋太陰不足之陰液」的功能,為潤下劑中的代表方,主治腸胃燥熱之便秘。

《蘭室秘藏·大便結燥門》在潤腸丸等方前面有一段總論,論中明確提到「仲景雲: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後世所謂脾約丸即仲景之麻仁丸。《脾胃論·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在潤腸丸等方前面有一句話:「前項所定方葯,乃常道也,如變則更之。」也就是說,在李東垣筆下,潤腸丸為「知常達變」之方。麻仁丸屬常,潤腸丸屬變。那麼,從麻仁丸到潤腸丸,也屬於李東垣「知常達變」之法。李東垣是如何「達變」的?為何要「達變」呢?

「知常達變」為臨證之要。

從表面看來,二方除同時用到麻子仁和大黃外,似無其他相似之處。但仔細對比可以發現,芍藥與當歸俱為和血養血藥物,杏仁與桃仁俱為「仁」類潤腸藥物。也就是說,有這種可能,李東垣在組成潤腸丸時,取用了麻仁丸中的麻子仁、大黃,同時去掉了酸苦「益津」(《湯液本草》)的芍藥,改用了辛潤和血的當歸梢;去掉了溫潤走氣的杏仁,改用了溫潤走血的桃仁(《湯液本草》引東垣語:「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

經過上述加減後,麻仁丸中剩下了枳實、厚樸,潤腸丸中剩下了羌活。可以這樣認為,李東垣進一步去掉了枳實、厚樸,加用了羌活。枳實「沉也,陰也。」厚樸「苦能下氣,去實滿而泄腹脹。」而羌活,氣味俱輕,「升也,陰中之陽也。」(引文出自《珍珠囊藥性賦》)。也就是說,李東垣在這一加減中,改降泄為升清。

為什麼要這樣加減呢?《傷寒論》中麻子仁方出自「陽明篇」中,主治邪入(傳)陽明的「胃家實」。而《脾胃論》中的潤腸丸方主治「飲食勞倦」所致的大便乾燥秘澀。可以這樣認為,在李東垣看來,麻仁丸主治仍是以「外感病」為主,治療重在祛邪。而要移用於治療內傷病,必須經過適當加減,這樣就衍化出了潤腸丸。當然,潤腸丸也是以祛邪為主,但作用明顯和緩於麻仁丸,同時注意到了恢復中焦脾胃的升降協調。並且,在李東垣理念中,這種用方用藥法,都屬於「從權」、「暫用」之法。

火麻仁

《類經》:「知病所從生,知亂所由起,而直取之,是為得一之道。譬伐木而引其柢,則千枝萬葉莫不弗從矣。倘但知見病治病,而不求其致病之因,則流散無窮……」

也許有人認為,上述分析純屬臆測,毫無根據,也許潤腸丸和麻仁丸沒有太多的聯繫。是的,李東垣在製潤腸丸時,有沒有按上述分析去思考,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了臨床用方時,什麼叫「方不可執」,原來麻仁丸是可以如此加減使用的。還有,我們在治療便秘時,應該想到有必要區分外感和內傷。對於習慣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不一定完全適合使用麻仁丸。

當然,如果李東垣確實作過類似思考的話,我們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這位大醫是如何從「傷寒論」走到「脾胃論」的。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docliu66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