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警惕心臟疾病從「口」入

生活中,拔牙、補牙等口腔操作很常見,人們往往也不覺得這是什麼重要的事。很多人在拔牙後,既不休息也不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殊不知,此舉可能埋下健康隱患。特別是對於一些患有基礎心臟疾病的人群,或者免疫力低下者,有可能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

發病率逐年升高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心臟贅生物造成的疾病。該病的知曉率不高,但實際上,它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臨床上並不少見。

人的心臟在結構上有四個瓣膜,分別是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我們的心臟是一個血泵,主要功能就是負責把血泵到全身供給各個臟器,心臟的瓣膜就是血泵的閥門,作用是保持血流向既定單方向流動。如果有贅生物停留在心臟瓣膜上,就會造成心臟瓣膜關閉不嚴,導致血液迴流。贅生物的意思是多餘的、額外的、本不應該存在的新生物。出現在心臟裡的贅生物,是由細菌、細胞、纖維素等混合形成的。

另外,由於贅生物會不斷繁殖擴大,嚴重時還會吞噬瓣膜,導致穿孔、瓣葉缺失。隨著贅生物的繁衍壯大,成批的細菌還會隨著血流散播到全身各個部位,同時,分泌的毒素也會擴散到全身,引發非常嚴重的感染。贅生物如果從心臟脫落,則可能栓塞心、腦、肺等重要器官,甚至導致猝死。可見,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十分兇險的。

口腔操作後有必要

合理使用抗生素

正常情況下,人的口腔中大概含有至少500多種細菌和其他致病菌,最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厭氧菌等,細菌數量上億。而補牙、修牙、洗牙、拔牙等口腔操作,常常會使局部黏膜產生創面,這些細菌或者致病菌就會隨著血流進入血液循環中。細菌進入體內以後,就會很容易附著在心臟瓣膜的附近,經過發展繁殖演變成贅生物。

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的高危人群一共有兩種:一個是本身有器質性心臟病,心臟結構不全的人容易高發;還有就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比如說老年人以及一些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接受過化療的特殊人群,要特別當心。

有人會說,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這些口腔操作,如何做才能避免形成贅生物呢?其實,在進行口腔操作以後,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對本身心臟結構不全和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而言。這些高危人群在口腔操作之後,應用抗生素絕不屬於濫用抗生素的範圍。而上述病例中的吳先生,在拔牙後忘記了吃藥,也就是沒能合理應用抗生素,因此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注意

由於口腔操作與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關係,在業內是比較公認的,於是,有些人就會擔心做胃鏡、腸鏡,會不會也有更多的細菌,更有可能產生贅生物。但目前,國內外的專家還沒有發現和腸鏡、胃鏡、膀胱鏡等相關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也就是說,在這種鏡檢之後,沒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

延伸閱讀

如在拔牙、補牙等操作後,出現不明原因發熱,且持續較長時間,一般在一周以上,或出現反覆高熱,體溫在39℃至40℃以上,且藥物難以控制,或同時伴有關節疼痛,皮膚紅疹等情況時,應高度警惕感染性心內膜炎。尤其是患有基礎心臟疾病者的高危人群,建議儘早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