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科普#「病從口入」——口腔疾病會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

看到標題,很多人頭腦裡都有了問號,感染性心內膜炎顧名思義也知道是心臟出了問題,怎麼跟嘴扯上了關係呢?那我們就從一個真實病例開始,給大家講講感染性心內膜炎這個疾病如何病從口入的!

目前正是暑期,孩子們終於等到了可以出去玩的機會了,北京的吳先生帶著自己的兒子踏上了旅程,遊玩期間吃飯時感覺牙痛難忍,由於在旅遊區遊人眾多,也不是特別方便,於是就近找了一家私人口腔診所看牙,檢查結果是吳先生的牙必須拔除,拔牙後吳先生帶了點葯,由於旅程尚未結束,吳先生繼續在人海中帶著兒子遊玩,5天的旅行中帶的葯也忘記了吃,回到家中不久,吳先生開始出現發熱,體溫最高時可以達到38.5度,渾身乏力

起初以為是感冒,自己服用了感冒藥和退熱葯,體溫有所好轉,但是很快又再次發熱,於是就診當地醫院,懷疑肺部感染應用了抗生素,但是患者仍然發熱無法控制,反覆出現,來我院就診後,查體發現心臟瓣膜聽到雜音,行心臟超聲提示:主動脈瓣贅生物,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最終患者在規律治療後接受了手術治療,更換了主動脈瓣膜。

這個病例充分揭開了口腔、牙齒和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關係。

什麼是贅生物?

贅生物的意思是多餘的、額外的、本不應該存在的新生物,出現在心臟裡的贅生物是由細菌、細胞、纖維素等混合形成的。心臟贅生物造成的疾病叫做感染性心內膜炎。這個病的知曉率不高,但實際上它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臨床上這種疾病也不少見。

人的心臟在結構上有四個瓣膜,分別是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我們的心臟是一個血泵,主要功能就是負責把血泵到全身供給各個臟器。心臟的瓣膜就是血泵的閥門,作用是保持血流向既定單方向流動。

如果有贅生物停留在心臟瓣膜上,就會造成心臟瓣膜關閉不嚴,導致血液迴流;另外,由於贅生物會不斷繁殖擴大,嚴重時還會吞噬瓣膜,導致穿孔、瓣葉缺失;隨著贅生物的繁衍壯大,會隨著血流衝到全身,同時分泌的毒素也會擴散到全身,引發非常嚴重的感染。

贅生物難道不請自來?

原因就在上面的病例裡,正常情況下,我們人的口腔中大概含有至少500多種細菌和其他致病菌。最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厭氧菌等等,細菌數量上億。

補牙、修牙、洗牙、拔牙等口腔操作常常會使局部黏膜產生創面,這些細菌或者致病菌就會隨著血流進入到血液循壞中。細菌進入體內以後就會很容易附著在心臟瓣膜的附近,經過發展繁殖演變成贅生物。

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的高危人群一共兩種:一個是本身有器質性心臟病,心臟結構不全的人容易高發;還有就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比如說老年人以及一些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接受過化療的特殊人群,要特別當心。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這些口腔操作,如何做才能避免形成贅生物呢?

在進行口腔操作以後,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上述病例的吳先生拔牙後忘記了吃藥,合理應用抗生素,尤其是對本身心臟結構不全和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高危人群在口腔操作之後應用抗生素絕不屬於濫用抗生素的範圍。


知識拓展

口腔操作與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關係在業內是比較公認的,有些人就會擔心做胃鏡、腸鏡會不會有更多的細菌更有可能產生贅生物。目前國內外的專家沒有發現和腸鏡、胃鏡、膀胱鏡等等相關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也就是說在這種鏡檢之後沒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

感染性心內膜炎與皮膚黏膜和靜脈穿刺也有關,皮膚黏膜:比如皮膚上長了個癤子,沒有很好的處理也會使細菌侵入到血液當中。靜脈穿刺:就是常說的點滴,很多老年人喜歡在冬季做預防性的點滴,從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角度來說,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酒精、碘酒這些消毒劑塗抹在皮膚表面只能消滅皮膚表層的細菌,而皮膚是有褶皺的,所以深層的細菌無法殺滅。當穿刺針進入血管,就很有可能將細菌帶入血液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