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血管系統疾病丨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IE)系微生物感染心內膜或鄰近的大動脈內膜伴贅生物形成。按病程進展可分為急性、亞急性,並可分為自體瓣膜、人工瓣膜和靜脈葯癮者心內膜炎。常見感染部位是心臟瓣膜,也可以發生於腱索、心壁內膜。本節主要介紹自體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

常見致病微生物

常見致病微生物包括:

(一)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各佔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

(四)真菌、立克次體和衣原體為自體瓣膜心內膜炎少見致病微生物。

臨床表現

最易發生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濕性心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

發生菌血症到出現癥狀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在菌血症後2周以內。

(一)發熱 亞急性者起病隱匿,有全身不適等非特異性癥狀;發熱是SIE最常見的癥狀,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熱一周以上,呈弛張性低熱,一般<39℃,午後和晚上較高。急性患者呈現敗血症過程。心力衰竭發作常見。

(二)心臟雜音80%~85%有心臟雜音,由基礎心臟病和(或)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的瓣膜損害引起。急性者較慢性者更容易出現雜音強度和性質的改變,或出現新的雜音(尤以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多見)。

(三)周圍體征 多為非特異性,已經較少見,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

1.淤點 可出現於任何部位,以鎖骨以上皮膚、口腔黏膜及瞼結膜多見。

2.指和趾甲下裂片狀出血。

3.Roth斑 為視網膜的卵圓形出血斑塊,中心呈白色,多見於亞急性感染。

4.Osler結節 為在指和趾墊出現豌豆大的紅紫色痛性結節,亞急性者較常見。

5.Janeway損害 主要見於急性,在手掌和足底有直徑1~4mm的出血紅斑。

(四)動脈栓塞 動脈栓塞常由贅生物破碎或脫落引起。栓塞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如腦、心臟、脾、腎、腸系膜。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及右側心內膜炎者常見肺循環栓塞。栓塞後可以在局部引起感染或膿腫。

(五)感染的非特異性癥狀

1.脾腫大 見於30%病程>6周患者,急性者少見。

2.貧血 有蒼白、無力和多汗,多為輕、中度貧血,亞急性者多見。主要因為感染對骨髓的抑製。

3.杵狀指和趾。

併發症

(一)心臟

(1)心力衰竭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原因是瓣膜穿孔及腱索斷裂導致急性心力衰竭。這是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2.心肌膿腫 常見於急性,可以引起傳導阻滯。

3.急性心肌梗死 大多由冠狀動脈栓塞所致,以主動脈瓣感染者多見。

4.化膿性心包炎。

5.心肌炎。

(二)細菌性動脈瘤多見於亞急性者。受累動脈依次為近端主動脈、腦、內臟和四肢。

(三)轉移性膿腫急性IE多見,亞急性者少見,常發生於肝、脾、骨骼和神經系統。

(四)神經系統

(1)腦栓塞佔半數,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最易受累及

2.腦細菌性動脈瘤 除非破裂出血,多無癥狀。

3.腦出血 由於腦栓塞或細菌性動脈瘤破裂引起。

4.中毒性腦病 可有腦膜刺激征。

5.腦膿腫。

6.化膿性腦膜炎 不常見。後三者主要見於急性IE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心內膜炎

(五)腎臟多數患者有腎損害,包括:

1.腎栓塞和腎梗死。

2.免疫複合物所致局灶性和瀰漫性腎小球腎炎,後者可致腎功能衰竭,常見於亞急性IE。

3.腎膿腫 不多見。

血培養及超聲心動圖檢查

(一)血培養

血培養是診斷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最重要方法。對未經抗生素治療的亞急性者,應於第一天內間隔1小時采血1次,共3次。次日無細菌生長,再重複采血3次,開始用抗生素治療。已用過抗生素者,停葯2~7日後再重複采血。無需在體溫升高時采血,每次采血10~20ml,做需氧和厭氧培養,至少培養3周。必要時採用特殊培養技術。(掌握!)

(二)超聲心動圖如果發現贅生物及瓣周併發症則為支持心內膜炎的證,有助於明確診斷。

1.經胸超聲檢查可診斷出50%~75%的贅生物,經食管超聲檢查的敏感性高達95%以上,能探測出<5mm的贅生物。但未發現贅生物時,不能除外IE。

2.還可以明確其他異常 如瓣膜病、先心病,以及心包積液等。贅生物≥10mm者,發生動脈栓塞的危險性大。

診斷標準

(一)主要標準

1.兩次血培養陽性,且病原菌完全一致。2.超聲心動圖發現贅生物,或新的瓣膜關閉不全。

(二)次要標準

1.基礎心臟病或靜脈濫用藥物史。

2.發熱,體溫≥38℃。

3.血管現象:栓塞、細菌性動脈瘤、顱內出血、結膜淤點、Janeway損害。

4.免疫反應:腎小球腎炎、Osler結節、Roth斑及類風濕因子陽性。

5.血培養陽性,但不符合主要標準。

6.超聲心動圖有IE的表現,但不符合主要標準。

凡符合以下條件者可以確診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①符合2項主要標準;或②符合1項主要標準加3項次要標準;或③符合5項次要標準。

治療措施

(一)抗生素治療:這是最重要的治療措施。

1.經驗性治療 在病原微生物尚未培養出時採用:①急性SIE用萘夫西林靜注或靜滴,加氨苄西林靜注或靜滴,或加慶大黴素;②亞急性者按照常見的致病鏈球菌,選用以青黴素為主(320萬~400萬U,每4~6小時1次),加用慶大黴素。一旦鑒定出致病菌,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作相應調整。

2.已知致病菌微生物的治療

(1)草綠色鏈球菌、牛鏈球菌等對青黴素敏感:首選青黴素1000萬~2000萬U/d分次靜滴),療程至少4周。小於65歲,無腎功能衰竭或第八對腦神經損害或嚴重合併症時,可以青黴素加慶大黴素聯合用藥。如對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過敏,可用萬古黴素靜滴15mg/(kg·d),分兩次靜滴,共4周。

(2)對青黴素耐葯的鏈球菌可選用:青黴素+慶大黴素;萬古黴素。

治療原則為:①早期應用;②劑量要足;療程宜長;選用殺菌性抗生素;③以靜脈給葯為主;④當病原微生物不明時,急性者選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均有效的廣譜抗生素治療;亞急性者採用針對包括腸球菌在內的大多數鏈球菌的抗生素;⑤已分離出病原體時,應根據致病微生物對藥物敏感程度選擇抗生素;應測定幾種抗生素的藥物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作為選擇抗生素的基礎;⑥聯合用藥可起協同殺菌效應,以獲得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

(二)外科治療採用人工瓣膜置換術。

1.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在做手術或操作時予以預防感染的措施。

2.口腔、上呼吸道操作或手術者,應給予針對草綠色鏈球菌的抗生素。

3.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統手術或操作者,應針對腸球菌用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