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養陽氣 護元氣,養好這一天健康一整年!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最熱模式」就要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2019年6月21日 農曆 五月十九

「夏至」並非指夏天來到

「至」為極致的意思

夏至的由來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日減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會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九九」你會數嗎?

我們很熟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關於冬至的九九歌,其實,夏至也有九九歌。「夏九九」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北方農村的「夏九九」歌是這樣的: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夏至 ◆ 飲食

夏至這天吃什麼?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浙江紹興

圓糊醮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以前,很多農戶將醮坨用竹籤穿好,插於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並燃香祭祀,以祈豐收。

江蘇無錫

麥粥、餛飩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山東

過水麵、麥粒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英文翻譯:the Summer Solstice,意思夏至就是炎熱的夏天來臨。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夏至後不久就進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容易中暑、熱中風。在夏至、三伏等炎熱的時節,注意保健養生相當重要。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夏至養生的注意事項,幫助大家健康過夏。

夏至 ◆ 養生

1、飲食養生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運動養生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3、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汙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4、夏至養生先養心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養心。

5、夏至養生謹防熱中風

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鬱悶、食欲不振等心神不適,甚至引起中暑、熱中風等,傷害健康。

氣象熱,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時,此外,要注意備好一些用於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熱中風的藥物。

6、夏至「三伏貼」或艾灸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敷貼時間

夏至當天及每伏第一天各一次,今年共五次。

第一次:6月21日(夏至)

第二次:7月17日(初伏)

第三次:7月27日(中伏)

第四次:8月16日(末伏)

第五次:8月26日(伏後加強)

敷貼禁忌

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等。

7、夏至艾灸護脾胃

艾灸護脾胃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濕,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於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大椎穴: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具有疏風散寒,溫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效。

中脘穴: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神闕(臍中):在臍窩正中。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中風等功效。

關元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

氣海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在肚臍與關元正中間。具有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功效。

足三裡穴

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

夏至來啦

夏至養生重點在「養脾胃」

那麼養脾胃吃什麼呢?

冰糖茉莉綠豆糊

原料:

綠豆1杯、清水1100ml、茉莉花、冰糖適量。

做法:

1、取一杯綠豆,用清水洗凈;

2、將洗凈的綠豆放入豆漿機中;

3、加入1100ml的清水;

4、選擇乾豆豆漿按鍵即可;

5、接著將打好的綠豆糊倒入小鍋中;

6、取適量的茉莉花放入濾網;

7、將濾網旋轉擰緊後,將綠豆糊倒入杯中,加入少許冰糖晃勻;

8、喜歡冷飲的可放置冷藏室,直接飲用也可。

功效:清熱祛濕、理氣安神

苦瓜雞蛋餅

主料:

雞蛋1個、苦瓜100g、油適量、鹽適量、麵粉適量

做法:

1、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丁;

2、苦瓜丁放入打散的雞蛋中攪拌均勻;

3、加上適當麵粉,放入鹽攪拌均勻;

4、煎鍋放入油,倒入攪拌好的苦瓜蛋麵糊,攤成餅後轉至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功效:消炎去火、促進飲食。

冬瓜薏米湯

原料:

冬瓜500克,薏米60克,精鹽適量。

做法:

將薏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0分鐘。冬瓜洗凈,切塊,與薏米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爛,加入精鹽即成。

功效:有健脾消暑的功效,祛濕效果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