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就像一個無聲的幽靈,一點點吞噬著我們的精神


01. 抑鬱症是什麼感受?

「我跟兩個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陣憂鬱。

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

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杆,累得要死,

感覺火紅的天空像鮮血一樣掛在上面,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

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則站在那裡焦慮得發抖,

我感覺到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

——來源蒙克《吶喊》

播放GIF

抑鬱症就像一個無聲的幽靈,一點點吞噬著我們的精神和靈魂。

最近流行一句話,成年人的世界,早該把情緒戒了。乍一看挺有道理,實際上就是一碗毒雞湯。

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不生氣,不發火,還總是笑臉迎人,別人可能會覺得你很懂事。可你自己呢?你真的還好嗎?

02. 每一個當軟柿子的媽媽,在你看不見的角落裡無聲崩潰

橘子媽媽每天除了上班,回到家後她還得做飯、洗衣、給孩子洗澡。偏偏婆婆不待見她,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給她臉色看。老公知道也不說什麼,就是讓她多讓著點。

不願讓丈夫為難,也不想家裡折騰,一向和順的她就忍了。她每天假裝沒事,該做什麼做什麼。心裡藏著無數的委屈,也只會在暗地裡抹淚。

一裝,就是3年。

播放GIF

不舒服、不開心、憤怒,從來不敢表達。她不敢站出來替自己說話,儘管內心委屈滿滿。

每一次憤怒、委屈、煩躁噴湧而出的下一秒,她總能隱忍回到自己的內心。但這種暫時的平靜,隱藏著更大的危機。

直到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諮詢,她才發現憋著憋著,是能憋出抑鬱的。

她用哀戚的語調告訴心理醫生,


我整夜盯著天花板,我以為我在睡覺,但我的精神一直沒辦法放鬆下來,我會在窒息中驚醒,然後無聲啜泣。我今天在樓頂上整整坐了四五個小時,本來想跳下去一了百了,可是想到橘子就要成了沒娘的娃,實在於心不忍,所以最後還是回來了。

有人說抑鬱症就像心裡有個小人在不停地「自我攻擊」,所以抑鬱症才會那麼痛苦。如果你能減輕他的自我攻擊,他會好過很多。

03. 心靈累積的疼痛,終會爆發

精神分析有兩個重要人物,弗洛伊德和克萊因均認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包含破壞力與攻擊性。這些原始慾望壓抑在內心潛意識。壓抑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攻擊性代表著活力與動力。

在人的內心結構中,我們活著的動力有一部分是「攻擊性」。

而攻擊性,有一些人會對這個世界發出,有一些人隻攻擊自己的內心。

給自己壓力很大的人,還會經常體驗到沮喪、煩躁、易怒、焦慮等負面情緒,而消耗這種負面情緒的方式,通常就是以上兩種。

向內攻擊。(攻擊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的攻擊性,如果不向外釋放的話,就會轉向攻擊自己,沒有第三個出口。

播放GIF

因為理性,我們通常會把壓力過大導致的焦躁、心煩這些感受壓抑下來,悶在心裡。到了晚上,身體很疲憊,但就是反反覆復睡不著,被壓抑的感受有時會變成夢境,甚至是噩夢,影響睡眠質量。

長此以往,整個神經系統陷入紊亂,在你不知覺中演變成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等等情緒病。

抑鬱症通常對情緒持壓抑的方式,他們自身壓抑了很多的憤怒和別的情緒,無法向別人表達出來,所以隻向內攻擊。當憤怒或者痛苦的情緒自身無法再承受,他們就會採用極端的方式對自身進行攻擊,以求得情緒的釋放,所以自虐和自殺都是在壓抑到無法壓抑的情況他們選擇自我攻擊的方式。

向外攻擊。(對這個世界發出)

壓力大的人,心裡很難受,有很多說不出的苦。當自己壓製不住時,就會無意識轉運站移給別人。忍不住發火,發脾氣,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關係的緊張,又會帶來額外的心理壓力,加重負面情緒,從而更加容易發生情緒病。

04. 抑鬱症的危害

首先是可能危害生命,即有自殺的危險。第二,患上抑鬱症會極大地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使人生不再是美好的旅程,而變成了痛苦的煉獄。

但從醫學上說,抑鬱症本身不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它屬於輕型精神病的一種。大約相當於身體疾病中的感冒而不是癌症。神經衰弱是十幾年前的一個「時髦」疾病,1/3的腦力勞動者曾經患過這樣的疾病。現在的國際診斷標準中已經取消神經衰弱的診斷,曾經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的80%的病人,現在看來應該是患了抑鬱症,其他20%則屬於焦慮症、強迫症之類。

播放GIF

從治療上來說,抑鬱症並不是一種難治的疾病。

很多治療都可以起到不錯的療效。藥物治療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療效確定,起效快,而且不需要長期服藥,正規治療一般4個月就夠了。部分抗抑鬱葯有使人睏倦、口乾、視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難和體位性低血壓、甚至心血管副作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心理治療是一種標本兼治的措施,研究顯示,其療效跟藥物治療差不多,缺點是見效較慢而且費用太高。

05. 情緒管理三部曲會對你會有幫助

  • 第一步:停下來,離開現場

當情緒來的時候記得第一步先停下來,離開現場,你可以深呼吸,深蹲,運動等方式先讓情緒有個釋放。

  • 第二步:認識和表達情緒

當意識到自己感到憤怒、指責、抱怨,悲傷、委屈、害怕或者孤單時,你可能想哭,可能想說,可能想喊,可能想打,也可能想抱抱自己。

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還有外在環境的前提下,身體想怎麼動就怎麼動,直到身體感到舒服一些。要明白,身體在很多時候都比我們的大腦有智慧。

  • 第三步:看到自己和對方的需求

做幾個深長的呼吸,閉上眼睛問問自己:引起我情緒波動的這件事背後,我究竟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換位思考一下,對方為何那樣說那樣做?對方的需求又是什麼?

人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是這樣的,每個人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從他的角度來講,都是對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