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熊玲:為什麼「好人」、「乖孩子」易抑鬱?

在這裡我想談談「乖孩子」為什麼容易抑鬱的問題。 在很多乖孩子身上,我們常看到憂鬱的臉龐:表情以憂慮苦悶為主,似有憂天下之憂的情懷;情緒狀態是穩定的鬱鬱寡歡;性格傾內向、被動、隱忍、偏執、多愁善感。他們的童年,或許有被溺愛的甜蜜,或許有被遺棄的憂傷,或許有被迫的早熟…到青春期,他們像是老成的乖孩子,臉上寫滿了孤獨的憂思。

例:某高二女孩,因強迫性思維和情緒失控而休學。她說她的內心像個情緒大包袱,裡面裝了三大情緒的發動機:①焦慮,來自對傳統學習的不滿與無奈;②憤怒,來自父母對我興趣的乾預、自己對時間管理的無能;③抑鬱,對許多不滿的內疚、對想做壞孩子的衝動的壓製。

抑鬱的核心是完美不能的失落。而完美不能,是對自我驕傲的挫敗,其傷感與憤怒最終以攻擊自我為出口。

以上面案例為解讀。看出,這個乖孩子,是陷入在追求完美的途中,變得越發不完美的焦慮-抑鬱循環。這個循環裡,她體驗著深深的喪失完美的焦慮甚至恐懼,以至迫使自己努力,以求完美。但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太多矛盾,如:她想繼續做大家認同的成績好、考個好大學,但又抵製學習,因討厭傳統教學;她想變得我行我素一點,卻又害怕父母不開心;想放棄學業去發展自己愛好的寫作,又恐沒有未來。總之,她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而經驗著自我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控制,很不自由。

抑鬱的乖孩子,並不清楚那無形的被控制力量,源自他們內心求完美的超我。乖孩子的父母亦不自知,他們身上過強的超我(即理想自我,以及未實現的自我理想)自孩子出生後,就以其終身使命為動力,全力以赴地轉嫁給孩子……孩子的抑鬱,本身就告訴他已背負不了被轉嫁的使命。

抑鬱也是對哀傷情感的抑製。(超我部分)理想自我的形象,需要以各種努力以維護,傷感等負面情感都暗喻你過得不好,有損完美形象,因此也必須克制的。人際中,那些氣質總是做作、端著的人,就是被理想自我所控的人。有些乖孩子,習慣性以好脾氣(即不發情緒)而掩飾內心有損理想自我形象的擔憂,因好脾氣才是「人們心中一貫的乖孩子」。

部分乖孩子身上,過於明顯的憂鬱情感反應,已成為性格中的一項特徵,成為遭逢挫敗、失望時的常見反應,常孤立自己而不再與外界接觸。他們的情緒是壓抑,而不是以憤怒來表達,久之,這份被壓抑的憤怒轉化為了憂鬱。嚴重者,常以自虐「釋然」情緒,或以自殺徹底「了結」憤怒的抑鬱。

比如,那些無法應對「不好」局面而跳江、跳樓的孩子,他們都是很難直面不好,很難表達壞情緒的乖孩子。當然這是極端情況下,孩子內心的超我以「我不完美」之由、以殘忍的方式,毅然抹掉自己的個性,或除掉整個的自己。

孩子的自殺,是自我攻擊的極端形式,但那是長時期攻擊性壓抑的總爆發。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