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科醫生說:產後肚子鬆弛像游泳圈,謹守七點,快速恢復平坦小腹

醫生說:產後肚子鬆弛像游泳圈,按照七步走,快速恢復平坦小腹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好不容易熬到了頭,終於卸了貨,可是,曾經婀娜多姿的身材卻一去不復返,產後肚皮鬆弛一直困擾各位寶媽,產後如何修復護理?產後修復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呢?

實際上,肚皮或其他部位松垮的問題是很難自行恢復的。特別是放任不管,很容易錯過黃金恢復期,你原本緊緻的肚皮就會像青春一樣一去不返呀!

第一步了解子宮位置的變化

分娩第一天,子宮底大約在平臍或臍下一指左右(子宮大約在產後10天降入骨盆腔內)。

這裡要提醒媽媽們,子宮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產後3-6個月左右子宮大小才會恢復到孕前,所以想要產後塑身的媽媽們不要太過著急了,過早運動或者運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瘦身效果,還有可能會導致子宮下垂或脫垂等問題。

一定要尊重生理恢復進度的前提下,進行科學的產後恢復。

第二步吮吸母乳

產後儘快哺乳對新生兒和寶媽都有好處,對於剛出子宮的新生兒來說,吃母乳是最初的原始反應,讓新生兒靠近乳房部位,新生兒就會主動地去吮吸,這是基礎自帶功能,不需要刻意的去強製寶寶吮吸。

這時的新生兒抵抗力是極差的,需要靠母乳中諸多的免疫蛋白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時還促進新生兒臍便順暢的排出。

對產婦來說,在新生兒的吮吸下神經刺激到腦垂體,會自然分泌乳汁,這種刺激還會使產婦的子宮收縮,對產後恢復有著極大的幫助。

第三步按壓腹部

這應該說是媽媽們產後較為難以忍受的一件事了,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產後護士都會隔段時間去按壓媽媽的腹部。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排出惡露和積血,刺激子宮的收縮,使得子宮恢復更快。而且還可以防止出現大出血以及子宮下垂等。但是在按壓的時候會很疼,很多媽媽都叫苦不迭。畢竟這是為了媽媽的健康考慮才這樣做,所以就咬牙堅持吧。

第四步正確坐月子,均衡飲食

坐月子,不能大補特補,在飲食方面應均衡適當!

● 產後頭一兩天,飲食應該清淡一些,避免油膩,之後的飲食就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當然生、涼、辣之物還是不要吃)。

● 可多吃牛奶、米糠、麩皮、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C、D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並且也要補充適當的素食。

第五步喝水排毒日常課

要讓皮膚儘快恢復彈性,平常多喝白開水是最基本得。

理由:人體內的很多化學反應都是以水這個介質進行的。身體的消化功能、內分泌功能都需要水,代謝產物中的毒性物質要依靠水來消除,因此適當的飲水不僅可避免腸胃功能的紊亂,更可以及時排出身體毒素,激活肌膚表皮細胞的再生性,加速血液循環速度,幫助肌膚恢復緊緻彈性。

方法: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少於1000毫升,一天中有3個時間—定要喝水。

早晨起床時喝水,既可以補水,又促進毒素排出。因為起床時所喝的水有10%被大腸吸收,90%被小腸吸收,但起床一段時間後,所喝的水就只能被小腸吸收,而不能大腸吸收。

下午3:00左右喝水,這個時間中醫認為是膀胱經最活躍的時間,所以要多喝水。

晩上9:00左右喝水,這時是人體免疫系統活躍的時間,此時人體會恢復免疫系統、再造細胞等,所以及時補充水分也很必要。

第六步腹部鬆弛,要管理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第七步自查腹直肌有沒有分離

1.仰臥,兩腿彎曲,身體放鬆,露出腹部肌肉;

2.左手在頭後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3.緩慢將上身抬起看向肚臍,指尖下壓腹部;

4.腹式呼吸,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麼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

5.找到緊張的肌肉,它們中間的間隙就是分離的程度,用手指測量兩側肌肉中間的距離。

1-2指通常在正常範圍內,2-3指可以通過產後恢復運動改善,超過3指可能會出現疝氣等問題,需要通過手術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