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MCN鏡中人:“人最不可控,不希望走超大主播模式”

每經記者:葉曉丹 張瀟尹 每經編輯:張海妮

三五互聯(300051,SZ)與MCN(網紅經濟公司)上海婉銳的並購案陷入了“羅生門”,究竟是上市公司為了拉升股價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還是在重組中發現標的公司存在財務問題,導致重組失敗?雙方各執一詞,也讓公眾再次關注到了MCN行業。

此前,MCN機構受益於網紅經濟概念,在二級市場被資本關注。2020年1月,記者在調研直播行業時,網紅直播正值高歌猛進之時,不少網紅經濟概念股的股價一路上揚。此後受疫情影響,全行業數字化進程加速,直播這一形態也被廣泛運用。

然而,半年多過去了,直播行業在輿論的風口幾經考驗,既有全民直播的狂歡,也有翻車、刷單的灰色地帶,愛恨皆有,毀譽皆在。

如今,不少投資人卻並不看好MCN行業——可見的“天花板”和不可控的“人”加大了投資的風險。

有MCN機構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資人對僅僅是孵化主播的MCN機構投資的興趣的確不高,“人最不可控,不敢孵化頭部主播,大主播話語權越高,對機構而言越難量化,寧願更多孵化腰部主播”。此外,部分MCN機構正在“去MCN化”,加深自己的護城河;另一方面,規模效益、低價競爭、流量集中,基於各方面考量,直播行業也處於“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的博弈之中。

主播在遙望直播電商產業園直播間直播。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為什麽不選擇孵化頭部主播?

“2016年開始做直播,對於構美而言,我們的邏輯是不希望做超大主播模式,資源越來越集中在一個大主播上面,可能會反噬公司。我們寧願孵化一些腰部的主播,粉絲流量和轉化率穩定,可以批量複製的模式。”7月份,在FBIF論壇上,構美直播CEO鄭俊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他的思路。

此時的直播行業正進入輿論分水嶺,直播翻車、刷單等頻頻被曝光。

直播究竟是什麽?對於不同角色和立場的人而言,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樣的:對於品牌方而言,可能是一個行銷渠道;對於單純想賣貨的商家來說,它是一個新興的打爆款的平台;對於電商平台而言,直播可能又是新的流量入口。

有企業家認為,直播本質是低價競爭。誠然,直播渠道考驗主播的議價能力,相同產品,流量會湧入更低價的直播間。而梳理電商行業早期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有不少電商賣家曾一度非常信奉“爆款”邏輯,直播是否又重回電商行業早期發展的“爆款”邏輯呢?

鄭俊超認為,2016年~2018年,當時直播還沒有爆款邏輯,只是誰家的價格低,可能用戶會流向誰家。而現在有很多主播開始講究策略和玩法,可能會在直播間裡將一兩款產品價格做低來引流,和早年的打爆款邏輯很像。現在直播生態慢慢成熟後,會延續以前的電商邏輯。直播電商的本質還是電商,只是披了一層外衣,核心是產品組成部分有多優秀,供應鏈有多優秀,主播就能有多優秀。

然而,相比早年的電商行業,直播帶貨模式要求“人貨場”高度匹配,實則存在一個很大的變量——人。

大眼物聯VP王瑤透露:“其實有些機構裡面很多頭部主播比較強勢,會出現機構過分依賴於頭部主播的情況,因為頭部主播拿到的資源非常好,甚至可以異塵餘生到其所在機構的中小主播,但是,當一個機構一旦失去了頭部主播,那麽公司其他的中小主播得到的發展機會就很小。”

“其實做MCN本質上是跟人打交道。”蘑菇街資深副總裁范懿銘8月1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MCN機構而言,始終需要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孵化培養新的主播達人,人的能力不是一個非常容易規模化的東西,和做貨做供應鏈做其他事情不一樣,所以規模化孵化這件事情不那麽容易;二是一旦有一兩個主播火了之後,怎麽樣長期鎖定跟他(她)的關係,以及把控主播並長期獲取比較穩定的收入,其實都是挺難的。

直播很熱鬧,資本為什麽不看好?

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MCN市場規模為78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5億元。2020年2月~4月,根據艾媒谘詢的梳理,數十家直播電商相關企業獲得融資。從披露的融資數額來看,構美於2020年4月獲得的近億元A輪融資屬於融資額相對靠前的。

“資本對MCN是不看好的,因為構美在破圈這件事情上做了迭代和升級,才完成這一輪融資。”鄭俊超口中的破圈,指的是構美2020年正在著手的“去MCN化”之路,鄭俊超計劃將構美從一家MCN機構轉型為品牌直播代運營服務商。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此前曾透露,機構在考量MCN機構時主要看中的是構美的規模,合作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是否具備規模化管理,變現的渠道是否多元化,合作的客戶是否多元化等。

一位國資平台關注大消費領域的資深投資人向記者表示,現在直播變現形式通常就幾類:內容變現、廣告變現、遊戲變現、帶貨變現、秀場等。傳統的直播模式,能做的很多頭部機構都已經在做了,對於很多三四線的直播企業而言,是很難掙到以上幾種變現模式的錢的。

該投資人表示,目前對直播領域的投資,更多的關注點在一些MCN的服務機構,比如說幫助MCN機構做供應鏈、做培訓等,這些是做MCN服務類的公司,而不是直播類的機構。

2020年5月份,克勞銳發布的《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MCN機構當前面臨的主要難題有勞動力不足、用人成本激增,以及突破變現“天花板”難度大等問題。

2020年突發的疫情,促使直播行業的高潮提前到來。一方面在短時間內推動了更廣泛的用戶教育,而另一方面,直播行業的入局者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范懿銘表示,直播是一個非常需要流量的形態,直播實際上是基於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需要流量和時間去培養。一旦用戶成為某一個主播的忠實粉絲,複購的黏性會提高。然而問題就在於,目前流量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智能設備總時長基本上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MCN的流量焦慮和流量爭奪日趨激烈。

對於直播帶貨的MCN機構來說,困難則是雙重的,首先直播間需要能吸引到流量;其次,這些流量能夠形成購買力,完成變現轉化。

方太集團董事長茅忠群8月12日表示,直播只是整個行銷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依靠直播獨自打天下,可能只存在於少數行業。但直播(的成功)起碼從目前來看有很多條件,現在明星網紅直播翻車的報導也不少。因為光是粉絲數量多沒有用,關鍵在於這些粉絲是否精準,是不是這個產品的目標人群,這是很重要的。同時,產品介紹的專業度怎麽樣,促銷力度是不是能打動人心,使大家下單,也很重要。

不甘心隻當導購,“去MCN化”加速

“鐵打的品牌,流水的主播。”

鄭俊超希望能把握住確定性更強的品牌方。為此,2020年構美正在著手“去MCN化”路徑,往品牌直播代運營的方向轉型,而這一轉型主要反映在公司的主營收入結構上。

“從財務結構來看,2019年主營來自廣告營收和主播的分成。今年我們進行了調整,幫助品牌方做品牌直播代運營方案,我們會統計品牌在直播工具之下能帶來的交易額是多少,然後約定提成點。主播這塊我們取消了原先和主播的分成,主播賣得越多,交易額越高,品牌銷售額增加,我們從品牌方的提成點就越高。將原先和主播分傭模式切換成和品牌方結算的模式。”鄭俊超認為,接下來行業中一些遇到瓶頸的MCN一定會考慮轉型,關鍵是他們會選擇什麽樣的路徑。去MCN化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現在流量基本已經見頂了。MCN主要的營收來自廣告以及和主播的分成,但主播是很不確定的一個因素。

事實上,當前一些運作比較成熟的MCN機構也都在探索“去MCN化”之路。北京大眼星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眼文化”)於今年1月份成立大眼物聯,推出“巨鯨幫幫”平台,開始涉足供應鏈運營業務。

被上市公司星期六(002291,SZ)收購的遙望網絡,通過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報披露,2020年下半年將進一步推出並增強全案行銷服務。未來將利用多渠道優勢,構建起與海量品牌及供應鏈深度合作,鏈接起海量腰部主播的S2B服務平台,形成一體化行銷服務閉環。

對於MCN機構先後嘗試的“去MCN化”之路,范懿銘認為,對於MCN機構而言,主導權在整個過程中並不見得很強。尤其是當機構做大了之後,依賴頭部大主播,那麽大主播的話語權會很強,如果更依賴平台,那麽平台的話語權會很強。所以很多MCN機構急需在原本的直播業務上再疊加一些更可控的業務。

“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之爭

千萬個主播建構了用戶對直播行業的直觀印象,不同的主播通過各自的直播間搭建了不同的互動渠道、流量入口。

天下秀董事長李檬曾表示,隨著紅人經濟的迅速崛起,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發光,影響你我生活方式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紅人大V,創作優質內容,沉澱忠誠粉絲,釋放商業能量。這就是“去中心化”商業。但是,因為帶貨能量集中在少數幾個頂端的紅人大V那裡,出現了資源、流量的“再中心化”趨勢。

天下秀創始人、董事長李檬。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對於直播行業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的問題,范懿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直播從工具的角度來講,肯定是去中心化的,未來很多的商家、主播都可以利用直播這個工具,尤其是在5G時代,直播的場景門檻更加低。它從工具層面是去中心化的,但本質上交易還是會存在中心化的現象。零售本質是價格和便利,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你會看到中心化代表的是流量集中,流量集中代表訂單多,訂單多代表更強的議價能力,更強的議價能力代表更低的價格。所以今天各個平台的大主播、頭部主播確實還是貢獻了比較大的銷售額以及佔據了比較大的流量,因為還是有規模效應在裡面。隨著這個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勢必會形成主播之間的定位的分化和專業細分。今天的頭部主播基本都是全品類的,但是到後面主播品類、價格帶、個人風格會更加差異化。等到未來隨著C端市場的擴大和主播的規模擴大之後,整體隨著大盤子的增長,雖然還是會有頭部,但整體品類也更豐富,價格帶更寬,下面腰部會成長得更快。”

而在大眼物聯看來,頭部主播集中帶貨是行業初期的發展狀態,中小主播隊伍壯大是必然的。品牌不可能一直花大預算去搶那幾個頭部主播的坑位,從整個生態體系看,去中心化、扶持腰尾部主播,才能可持續平衡直播生態。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