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重、肚子大、易生病,1碗茶可排濕

身體內如果進入過多的濕氣,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是腹部贅肉增多,肚子變得比較大,而且各種各樣的疾病也相繼而來,比如說我們平時常常會遇到的高血壓,高血脂,肝硬化等等,就跟sq有很大的關係,濕氣重、肚子大、易生病,1碗茶可排濕。

濕氣重的人不僅會肥胖,還會有舌苔白膩、舌邊有齒印、身體乏力、容易犯懶、總是睡不夠、臉部和頭髮容易油膩、大便不成型以及便後難沖等問題。中醫拔罐和刮痧都祛濕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想要徹底擺脫大肚子,想要排空體內濕氣,還需要從老中醫偏方入手!

濕氣並非現代才有,古中醫又將濕氣重分為痰濕體質,要祛除身體痰濕,可從食療上下手,這裡介紹一個方子——馬齒莧薏仁茶,此方最早見於《本草綱目》,此為增減方,是中醫祖師們在千百年的行醫問葯中積累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偏方、驗方。

馬齒莧薏仁茶

配方:芡實10g、薏仁10g、赤小豆10g、馬齒莧5g、淡竹葉3g、槐米3g、綠茶3g。

製法:薏仁炒過去寒性;赤小豆和芡實難煮,提前用清水浸泡;其餘材料洗凈,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大火燒開,文火慢熬,以赤小豆煮爛為好。

飲法:每天飲用2~3次,飯後1小時飲用,趁溫熱服用。嫌熬煮麻煩可沖袋泡茶,配方一樣,效果一樣。

藥效:芡實有清熱、健脾的作用,薏仁、赤小豆可以利尿,消水腫,赤小豆還有排毒的功效。淡竹葉、馬齒莧、槐米、綠茶現代研究可以很好的殺菌消炎。馬齒莧含有多糖和黃酮成分,對降脂有很好的作用。

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脾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脾胃虛弱,體內水濕無法代謝排出,就會加重濕氣體質。因此,祛濕同時一定要健脾,兩者同時下手效果才明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