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狀元縣的滋補雜糧——糜子

金秋八月的農村田野裡,一片片的糜子地裡,一排排金燦燦的糜穗都彎下了頭。這是金秋八月,糜子成熟開收的象徵。

走過一片片收割的糜子地,伴隨著金秋的微風,吹來了陣陣濃鬱的米香味。路過正在收割的一片片糜子地,到處都是火熱的勞動場面。他們彎曲的身影,汗水濕透了背部,臉上卻洋溢著豐收帶來的喜悅。

糜子生長期短,耐乾旱,耐瘠薄。所以成為了農民秋季的主要農作物。不僅如此,它廣泛的使用價值更為吸引人們。

首先,它光潔如珠,白裡透黃,亮光閃閃。是農家做發麵酵子的好原料。糜面饃、糜麵餅、糜面攪團,醇香、順口、滑溜,口感好,總有一絲絲叫人不易覺察的香甜。

其次,它的穀粒富含澱粉,供食用或釀酒,以糜子為主料釀製的淋酒、白酒主要包括山東即墨老酒、蘭陵美酒,寧夏金糜子酒、內蒙古的蒙古酒等。近年來,在西北部分地區也有少量的糜子黃酒生產企業。

最後,它的稈葉不僅可為牲畜飼料,就連莊戶人家用來掃炕掃地的笤帚,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糜子穗兒。當糜子成熟後,先到地頭選長勢好的糜穗,從脖頸處一穗一穗掐下,扎捆背回,晾乾,在院子裡用棒槌輕輕脫粒,然後把空穗子捆起來,吊在無人住的房樑上,免老鼠糟害。冬天農閑時節,人們從房樑上取下糜穗子,慢條斯理扎笤帚。這種糜穗笤帚不起靜電,所以家家戶戶都用它掃炕掃地。

除此之外糜子還有其獨特功效:

糜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是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之一,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症。黍米「入脾、胃、大腸、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還可以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症。相傳成吉思汗統一大漠時吃的就是用這種糜子做成的乾糧,使得將士們不生疾病,個個身壯如牛。無獨有偶,延安市寶塔區柳林林場的雒老回憶說,毛主席當年在延安吃到這種糜子米時曾認真的說,這種糜子米就是加工起來費點功夫,很適合我們的戰士……

世事滄桑,許多事物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然糜子不為所動。家鄉的糜子,依然是老祖宗手上的糜子,一直堅守在家鄉的黃土高坡上。

經相關專家說,會寧的糜子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性,營養豐富,有利於人的健康,因此我們也期盼更多的科學家對會寧的糜子做進一步的研究。

投稿:陳鵬鳥

照片:網路

編輯:陳鵬鳥

責編:王瑞 王糈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