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補習班“不培養娘娘腔”,更像一場教育行銷

北京一家教育機構聲稱要“通過體育運動培養小學階段的男孩成為真正的男子漢”。為此,他們讓前來報名的男孩接受橄欖球、攀岩、速降、探洞等體育項目的訓練。不過,最近該機構組織的一次活動卻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讓一群小學男生在零下10攝氏度的北京室外光著上身跑步,有網友就認為這樣的訓練過於極端,有罔顧孩子身體健康之嫌。

該機構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並不認同網上的批評意見。一來,外國也有類似的訓練,既然外國孩子可以做到,那麽中國孩子也可以做。二來,他認為培養有血性、敢擔當的男子漢,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免不了的,還搬出了“男孩危機”理論。這位負責人著重強調了一點,“我們絕不培養娘娘腔”。

先說讓孩子冬天赤膊跑。的確,國外也有類似訓練,比如日本。但日本學校把這個叫作“耐寒”訓練,而且既針對男生,也針對女生。背後的邏輯也好理解,耐寒嘛,人人都需要增強身體抵抗力。對於寒帶地區的孩子們來講,尤其如此。可是別人的耐寒訓練怎麽做的呢?不是讓你把孩子送來我這兒,交一大筆培訓費,也不是大冬天頭扎紅綢帶、口號震天響,把孩子拉上街,進行一場半行銷性質的街頭推廣,而是著眼於學生日常管理。

比如日本從幼稚園到高中,女生制服都是短裙。要穿長褲,只有在生病和有特殊情況下,孩子經過班主任認可才可以穿。也沒見學校跑出來說,我們讓孩子穿裙子是為了好看,可以培養未來的貴婦和淑女。你把正常的身體訓練,硬要賦予它各種意義,與其說培養什麽“男子漢”,不如說,是利用了社會上某些人對“娘娘腔”的恐懼,通過這種行銷方式牟取利益。

具體來說,第一,本來“娘娘腔恐懼”本身就沒有必要。引用早前《人民日報》的一句話,“現代社會進一步拓寬了審美的場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為對男性的審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男性不同的性別表達也應該受到尊重。第二,就中國傳統而言,對於“男子氣”的定義,偏重的是內在修養而不是外在身體形象。所謂“士不可不弘毅”,弘大的志向、堅毅的品質,是社會更為敬重的品格。第三,如果我們一味強調“男子陽剛”的正面作用,而不警惕傳統男性氣質中那些暴力的、進攻性和自損的面向,男孩、男性乃至整個社會,不一定就有一個光明的性別未來。

舉例而言,我在報導裡看到,機構裡的一位老師提到,有些孩子愛哭,他們不去哄,要鼓勵他學會堅強。言下之意,“男孩有淚不輕彈”。可正是因為男人從小把哭看成“示弱”,內心有壓力也無處排解,無法交流,否則別人就覺得你不夠堅強、情緒化,“像個女人”,終身背負這樣的情感重壓,讓許多男性付出了心理上的極大代價。家暴、自殺、親子關係疏離,都能從社會對於“男子氣”的陳規陋習那裡找到源頭。

換言之,培養孩子有健全的心智、完善的人格和強健的身體,這樣的教育本身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進行性別區分,也不必去貶損某一類性別氣質(如某些男孩身上細心、溫柔、感傷這類“陰柔特質”),把不同於主流樣板的男性樹為“靶子”,當作性別上的“敵人”。 麥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