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以前阿膠都是牛皮熬的,現今驢皮做的卻被炒成了天價!

阿膠是經方中一味非常重要的藥物,在《傷寒論》中入方3次,在《金匱要略》入方11次。在經方中,阿膠主要起到的是「滋養、滋潤、強壯、止血、緩和、鎮靜」的作用。

而小夥伴們如果問你們阿膠是用什麼做,你們肯定異口同聲回答,驢皮做的!然而從阿膠的歷史沿革說起,要從在漢代張仲景的時代,阿膠根本就不是「驢皮」做的。

其實上古阿膠以「牛皮」製成為佳

我們先來看看阿膠的古代製法。在東漢以前《神農本草經》的撰寫年代,並未特指要用什麼皮來「製膠」,使用最多的是牛皮,驢皮。方法是,將動物皮去毛,煮皮,熬為濃湯,然後倒入器皿中冷卻,切片,晾乾。

梁代的名醫陶弘景則在他整理的《名醫別錄》中指出這種動物皮應該是牛皮,並且以「瀏陽河」產地最好。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他的歷史巨著《齊民要術》中更進一步指出,製作阿膠以牛皮為上:

牛皮、驢皮為上,馬皮、騾皮為次,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

可見當時依然是什麼皮都用,但是也以牛皮為佳,驢皮次之,雜皮更次。

牛皮曾被推崇為製作阿膠的上品

到了公元7世紀,孟詵的《食療本草》將牛皮做的「牛膠」改名為「阿膠」,至此「牛膠」的地位就開始下滑。當然,這個下滑過程是跌宕起伏的。在公元8世紀的《本草拾遺》中,牛膠,驢膠均被奉為正統,兩者並駕齊驅。

真正對牛膠進行了釜底抽薪打擊的是宋人,11世紀,王兗的《博濟方》將牛皮膠斥責為「假阿膠」,將驢皮做的阿膠捧為正品,從此牛膠的地位一落千丈。

當然,明代的李時珍,還是在他的《本草綱目》中說了一句公道話:

大抵古方所用者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