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大概率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MLF提價懸念將揭曉

推薦閱讀:

央行超量續作MLF 或將抬升OMO利率

鄧海清評MLF超量續作:貨幣政策轉捩點確認

  MLF虛晃一槍 “提價”懸念將揭曉

  本月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已全部續作,政策利率是否調整的問題依然未解,但這才是3月份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最大懸念。目前市場在大方向上有較大共識,認為央行大概率會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分歧主要在於怎樣調及調多少。

  市場人士指出,進一步看,人民銀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壓力有所積累,但是否調整仍取決於未來經濟基本面形勢變化;除非央行采取超預期做法,後續政策利率調整對市場影響不大,今年貨幣市場流動性應不會再像去年那般緊張,市場利率波動有望趨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隨著本月到期MLF相繼完成續作,先前存在的一些懸念逐漸揭開。

  本月央行開展了2次MLF操作,這與之前幾個月的情況不太一樣。公開資訊顯示,從2017年6月起,MLF基本上保持“1個月1次操作”的慣例,央行在每個月首筆MLF到期前後,即一次性完成對全月到期MLF的滾動操作;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12月,當月共有2筆MLF到期,央行分別進行了續作,並在當月第二次操作時(2017年12月14日)將1年期MLF操作利率上調5BP至3.25%,這一天適逢美聯儲再次加息。

  本月也有2筆MLF到期。3月7日,央行開展1055億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量與到期量相同,利率持穩於3.25%。市場普遍認為,央行將在3月16日第二筆MLF到期前後再次開展操作,懸念則在於操作時點和利率水準。

  與去年12月情況相似,本月20日,美聯儲FOMC將召開為期2天的議息會議,並於北京時間22日凌晨公布利率決議及政策聲明。目前國內外市場幾乎一致預期美聯儲FOMC將宣布繼續加息。

  此前不少人認為,央行可能延後續作本月第二筆到期MLF,16日可能通過放量開展逆回購操作,對衝到期的MLF。

  如今,央行MLF操作“靴子”落地,出乎不少人預料的是,央行沒有延後續作MLF,也沒有上調操作利率。

  回頭來看,央行之所以選擇分別續作MLF,可能是為更好地調節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月初銀行體系流動性較充裕,貨幣市場利率整體下行,若央行一次性續作全部到期MLF,形成單日大額淨投放,有違當時以“削峰”為主的公開市場操作取向。中下旬流動性則面臨稅期、繳準、考核等因素影響,央行可通過開展MLF操作,平抑流動性潛在波動,起到穩定市場預期的效果。

  而得益於近期央行靈活開展逆回購、MLF操作,本月中旬市場資金面總體較平穩,稅期、繳準等因素基本未造成太大影響。

  利率調整懸念待解

  然而,利率是否調整的問題依然未解。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才是3月份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最大懸念。

  16日,MLF操作利率仍穩定在3.25%,是否意味著本月央行就不會再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了?未必!有觀點指出,央行完全可通過調整逆回購利率來釋放政策利率信號,更有觀點認為,此次央行未調整MLF利率,為直接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埋下伏筆。

  天風證券固收研究孫彬彬總結了過去3次央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歷史,認為動機主要有三:一是反映市場供求,適度收窄貨幣市場利率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利差;二是引導市場主體形成合理的利率預期,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杆和擴張廣義信貸,控制巨集觀杠杆率;三是應對美聯儲加息。孫彬彬表示,目前貨幣市場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之間的利差有所收窄,但要讓兩者貼合,仍需上調政策利率;引導預期、控制巨集觀杠杆率的任務並非階段性的,政策利率的上調雖無必要性,但有合理性;就應對海外壓力而言,當前中美利差水準支持人民銀行跟隨上調,同時,外匯佔款流失壓力不大,但處於季末售匯壓力時點,美元階段上行壓力也大,要提防資本流動形勢邊際惡化。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明明認為,從國際貨幣政策環境和經濟基本面兩個角度分析,央行上調政策利率具有一定必要性。一方面,目前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趨勢較為明顯,對於我國來說,順應全球貨幣政策調整的大方向可能是更好選擇,因為貨幣政策的分歧將對中美利差與人民幣匯率波動產生直接影響。另一方面,2018年以來,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複蘇趨勢更加明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球經濟同步複蘇的帶動下,我國2月通脹水準升至2.9%,順勢上調政策利率顯得更有必要。

  明明認為,此次公開市場利率上調幅度可能重回10BP,上一次則為5BP。他還稱,在全球貨幣政策周期背景下,央行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也值得關注。今年央行調整基準利率的可能性較高,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都有上調的機會,對稱加息和非對稱加息都可能成為選項。

  孫彬彬則表示,在雙支柱框架中,存貸款利率屬於傳統貨幣工具,側重於通脹和經濟,按照目前的季度通脹水準,並無加息必要性。

  華泰證券巨集觀研究李超認為,央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概率提升,最近就可能迎來時間視窗,理由在於:中美利差隨國債利差不斷收窄;同時2月通脹已經逼近3%央行加息閾值;國內經濟表現超預期,為調整基準利率創造了太空;市場存貸款利率已先於基準利率上行,央行提高基準利率僅是一個確認的操作。

  總的看,對於政策利率是否可能繼續調整的問題,市場在大方向上仍有較高共識,認為會上調的是主流,分歧主要在於怎樣調及調多少。對於這些疑問,本周的公開市場操作將是重要觀察視窗。

  政策料真正回歸中性

  從市場參與者實際感受來看,年初以來貨幣政策操作反倒是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提到,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相關表述出現了一些微調。比如,2月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穩增長、去杠杆、防風險之間的平衡,掌控好流動性尺度,維護流動性“合理(之前是基本)穩定”。未再提“抑泡沫”。又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之前是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中金分析師認為,“管好”相比“管住”用詞嚴厲程度下降,且更具操作彈性。鬆緊適度的提法與去年不松不緊相比,也更為積極、中性。

  從實際行動來看,今年央行在削峰填谷方面做得更出色。通過實施定向降準、創設CRA、完善自動質押融資機制等舉措,央行大大降低了春節前後流動性波動。

  中金分析師認為,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四點:一是機構改革後,各司其職,通過收緊貨幣政策倒逼去杠杆的壓力減輕;二是在融資需求回表的過程中,會加快資本金和過期消耗,需貨幣政策給予必要對衝;三是去杠杆已取得一定成效,貨幣政策無需繼續偏緊;四是過高的市場利率抑製了加杠杆但也產生了新的“扭曲”。

  但中金分析師也稱,受製於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大環境,加上金融防風險、基本面仍存韌性等因素,貨幣政策放鬆太空不大,更多是向真正的中性回歸。

  一位買方研究員稱,貨幣政策取向有微調必要,邊際上可能會比去年有所放鬆。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原因在於,去年政策重心在於推進巨集觀審慎對金融機構行為的規範,對於今年來講,重點是關注相關政策落地後的執行情況,並盡可能平滑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因此,需要一個鬆緊適度的貨幣環境。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