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特大陸如何撐起120億美元的估值?

今日,財新網報導,比特大陸完成 B 輪融資,融資規模 3-4 億美元,估值約為 120 億美元。此輪投資由紅杉中國領投,美國對衝基金 Coatue、新加坡國有投資基金 EDBI 跟投。Odaily 星球日報方面向比特大陸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其實,今年1 月和6 月,已有媒體曝出紅杉中國參與比特大陸規模 4 億美元的 Pre-IPO 融資,後者一如既往地不予置評。此外,去年 9 月,比特大陸已經獲得獲紅杉資本與 IDG 資本的 5000 萬美元投資。

財新的報導再次坐實了本次融資。密集的資本動作讓比特大陸年底上市的消息顯得越發 " 非空穴來風也 "。礦業霸主比特大陸並不差錢,融資一方面利於完善股權結構,二是利於給上市後的業務擴張準備充足彈藥。

此前,第二礦機廠商嘉楠耘智和名列市場第三的億邦國際,都相繼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這些似乎在向市場透露著一個訊號:礦機廠商必須得上市了。

三大礦機廠商扎堆上市,同時監管這兩年對數字貨幣礦業的態度有所收緊,這像極了當年互聯網金融平台上市潮——再不上市,可能就擔心上不了了。觀察者們對互金平台上市契機有以下判斷:(1)互金平台利潤正值巔峰,獲客紅利將逝去。金融本質是風險的生意,利潤與借款人還款意願和能力極大相關,不少互金平台前期幾無風控,後續風險也將逐步暴露。(2)政策風險收緊,一旦沒拿到 P2P 備案資質,很可能影響後續估值。

一年之後,我們可以再次利用類似的邏輯,來理解礦機廠商的 " 上市潮 "。

區塊鏈概念大熱,估值正值巔峰

對於區塊鏈企業來說,今年同樣是 " 估值巔峰 "。從 2017 年年底開始,區塊鏈成為繼人工智能之後最強風口,熱潮從一級席卷二級,曾經備受鄙夷的比特幣也逐步洗白,不過二級市場卻鮮有真正做區塊鏈的公司。

區塊鏈作為新興行業,其中成熟企業不多,礦業(挖礦和礦機生產)是其中最為古老的行業之一。他們借著春風迎來了上市的機會。當然,科技新概念在剛出來之時總會經歷泡沫期,未來泡沫必將泡沫。此時正是他們融資的最佳機會。

除此之外,幣價在年末歲初又遭遇一波大漲,概念大熱拉動韭菜進場,幣市迎來一波牛市。礦機的價格與銷量本身就與幣價緊密綁定,幾大礦機廠商的收入因此水漲船高。前兩年幣市行情不錯,嘉楠耘智 2017 年利潤漲到 3.61 億元,相當於 2015 年的 230 倍以上;利潤率也從 3.2% 漲到 36%。

圖片來自 Bloomberg

經歷歲末的瘋狂後,幣市在 2018 年逐步轉熊。去年漲破 1 萬美元的比特幣,今年一度跌破 6000 美元;以太坊價格也在年初兩波小高峰後轉入疲軟。礦業隨之陷入低迷,礦機價格在 20 天內腰斬,挖礦利潤率從年化 300% 一再下挫至 100% 和 30%。礦場主們表示," 幣市再這樣熊下去,誰都撐不住 "。

礦機廠商需要抓住這個估值和利潤好看的視窗期。

監管收緊,中國數字貨幣礦場被迫關閉

除了估值正處轉捩點,監管環境也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嘉楠耘智曾先後嘗試於創業板借殼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均受到交易所多次問詢折戟。據《時代周報》報導,這主要是因為 " 挖礦行業在國內不屬於政府扶持的產業,資本市場接納程度不高。" 一位區塊鏈行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企業主營業務涉及到和加密貨幣相關產業,監管對其上市顧慮較多。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大概因而轉向海外上市。

比特幣從誕生之日起,就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多次受到監管整肅,包括 2017 年 6 月的反洗錢和 9 月禁 ICO 和場內交易。礦業雖然並不受監管支持,卻從未直接乾預。

情況在今年發生改變,監管開始劍指礦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8 年 1 月 2 日,互金整治辦下發檔案,要求各地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 " 挖礦 " 業務。據《財經》報導,監管部門有逐步取消電價、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的計劃。監管也間接讓國內電價成本驟升,國內不少小礦場被迫關閉,大礦場轉戰海外。

全球大部分的礦場開在中國,意味著礦機買主多為中國人,中國監管必然影響礦機市場上利潤。2017 年,嘉楠耘智在中國以外客戶貢獻的年收益僅佔總收益的 8.5%。其招股書提到:" 倘中國政府完全禁止挖礦、持有及使用比特幣,我們將無法在中國銷售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可能會無法在海外產生足夠的銷售額來彌補該等業務損失。"

何況如今各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也尚未明朗。

監管收緊疊加上區塊鏈的熱潮,如今不失為上市的契機。

單一營收依賴幣市,挖礦芯片競爭愈發激烈

上市勢在必行,卻非一蹴而就。

作為礦機行業龍頭,比特大陸市佔率是第二名的 3-5 倍。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吳忌寒透露比特大陸去年收入達到了 25 億美元。這是嘉楠耘智的 12 倍。然而,礦機廠商若要上市,很可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公司營收單一、利潤受幣價影響大、傳統芯片廠商入局競爭。

嘉楠耘智和億邦網絡的招股書均顯示,礦機銷售都佔營收 90% 以上。單一的收入結構意味著經營風險不夠分散,況且礦機行業對幣價極為敏感,而幣市相關性大、波動也極大。清華同方研究曾對未來比特幣價格相對於8000 美元這盈虧平衡點的波動,對嘉楠耘智營收的影響做相關敏感性測試。

嘉楠耘智 2017 年收入 13 億元,淨利潤 3.6 億。同方研究假設比特幣價格 2018 年的漲幅為 10%、50%、100%,公司礦機銷售收入估算分別為 5 億、25 億、50 億元人民幣,同比 2017 年增長 -61.5%、-92.3%、284.6%。假設幣價下跌幅度為 10%、30%、50%(對應 7200 美元、5600 美元和 4000 美元),公司礦機銷售收入估算分別為 2.25 億、1.75 億、1.25 億元人民幣,均同比 2017 年大幅下滑。

壞消息是,現今幣價一跌再跌(6000 美元附近徘徊),礦機需求下挫。

熊市未央,競對入場。

本來,ASIC 挖礦芯片是礦機廠商的專場,AMD 和英偉達等傳統芯片廠商隻涉及 GPU 挖礦的幣種。往往比特大陸入場之後,GPU 就沒什麽競爭力了。

有趣的是,今年,傳統芯片廠商也開始染指 ASIC 挖礦芯片。年初有媒體報導,三星在生產挖礦硬體,1 月底前批量生產。從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也傾向於將比特大陸等與英偉達作為參照。可說比特大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是礦機廠商而是傳統芯片廠商。

比特大陸講的兩大未來:人工智能芯片 + 區塊鏈產業生態

礦機廠商需要平滑加密貨幣風險,也需要對抗競對入場。

應對方式很簡單:在英偉達變成比特大陸之前,比特大陸要先變成英偉達。

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表示,正在投入大量資源研究及開發人工智能產品。公司已於 2016 年開始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的 ASIC 芯片,並計劃於 2018 年第四季度批量生產的邊緣運算芯片,稱為 KPU。比特大陸則在 2017 年 11 月推出 AI 品牌 SOPHON,並在隨後開始銷售張量加速計算芯片 "Sophon BM1680" 的早期原型。吳忌寒今年 6 月更是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五年內比特大陸近 40% 的收入將來自 AI 芯片。

挖礦芯片廠商轉向 AI 天然企業,但不可否認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在這個行業面對的是更為強大的對手:英偉達、AMD、英特爾、高通、谷歌等。

如果說研發芯片是比特大陸已經做了五年的事,這些廠商歷史最悠久的已經有 50 年。

毫無疑問,在 AI 芯片領域,比特大陸是一個後來者。芯片領域的先發優勢有多重要,看看高通和英特爾就知道了。

英偉達從 1999 年就生產出第一張 GPU,蟄伏近 20 年方在人工智能大潮中爆發,GPU 至今仍是 AI 加速器的主流。FPGA 芯片諸如百度和深鑒科技。ASIC 芯片,國外有谷歌的 TPU,國內有寒武紀的 GPU 和地平線的 BPU 等。

圖片來源:ittbank

簡而言之,AI 芯片的第一輪大戰已經結束了。比特大陸突圍不易。

顯然,比特大陸並不僅押注於 AI 芯片,還有被看做下一代互聯網的區塊鏈。

遑論其布局已久礦業,比特大陸在區塊鏈領域正通過密集的投資布局公鏈、交易所和應用等上下遊。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top、人工智能公鏈 AIChain、公鏈項目亦來雲、側鏈項目 RSK、區塊鏈銀行 Circle、區塊鏈企業節點監控平台 Path、區塊鏈隱私解決方案提供商 Stark…… 比特大陸鮮有透露資本動作,我們只能窺探一二,而無法描摹出其整個投資版圖。

縱使爭議纏身,比特大陸依然是一邊塊鏈、一邊人工智能,手握兩大未來的 Story Teller。

彭博曾根據英偉達和 MTK 的市值(英偉達 2017 年收入 97 億美元,淨利潤 10 億美元),給予比特大陸 88 億美元的估值;今天,紅杉給出了更大的 120 億美元。

面對神秘的比特大陸,我們也許會疑惑:當幣價接近 2 萬美元時,其 25 億美元的年收入無疑可以撐起上述估值;但當幣價跌破 6000 美元時,比特大陸還能撐起這個估值嗎?

這個答案,可能真的要等到比特大陸上市才能知道。

來源:Odaily 星球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