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養生的常用穴位就這些,都記住了嗎


神闕: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補陽益氣、溫腎健脾的作用。《醫學人門》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凡用此灸則百病頓除、益氣延年。」可灸7~15壯,灸時用間接灸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壽延年之功。

足三裡:常灸足三裡,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灸足三裡還可預防中風。用艾條、艾炷灸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10分鐘。養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瘢痕灸,使灸瘡延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乾」即指這種灸法。現代研究證明灸足三裡穴確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一定影響。

中脘:位於臍上4寸處。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一般可灸5-7壯。

膏育:位於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常灸膏育穴有強壯作用。常用艾條灸15~30分鐘。艾炷灸7~15壯。

湧泉:腳趾卷屈、在前腳掌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3-7壯。

氣海、關元: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均為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1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


四、艾灸養生的注意事項

1. 把握施灸禁忌 灸法能益陽傷陰,陰虛陽亢的患者及邪熱內熾的病人,禁施灸法;顏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及陰部不宜施灸。

2. 注意施灸順序 艾灸時一般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陽部、後灸陰部。壯數一般是先少後多,艾炷是先小後大。

3. 掌握艾灸劑量 灸療穴位一般2~3壯,即具補益功效、不宜過多。艾炷灸的多少、大小當因人及所灸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體弱者宜小宜少;體壯者宜大宜多。就部位而言頭部宜小宜少;腰腹部可增大增多,四肢末端宜少。

4. 防止施灸意外 實施艾灸時要需嚴格操作,避免燒傷、燙傷及火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