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淮汽車盈利創八年來新低 高管團隊集體薪酬減半

  比起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和總裁王鳳英的自罰薪酬減半,業績下滑巨大的江淮汽車(7.380, -0.56, -7.05%)在21日公布的年報中表示,其公司董事、高管團隊做出降薪決定,平均降幅50%,除此之外經營團隊也進行了降薪。這在汽車行業比較罕見。“公司的發展確實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也在想辦法解決。”江淮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在3月22日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江淮汽車(600418.SH)2017年度財報顯示,2017年度實現淨利潤7.33億元,去年全年營業總收入為492.03億元,同比下降6.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2億元,同比下降62.83%——這是自2010年以來,公司8年來淨利潤最差的一年。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發股息人民幣0.70元,股息率0.88%。而作為江淮汽車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安凱客車的業績也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安凱客車(000868.SZ)的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4.49億元,同比增長14.54%;淨利潤虧損2.3億元。公司上年同期盈利5135萬元。2017年,公司實現客車銷量8717台,同比下降14%。還原新能源補貼後,營業收入同比降18.25%。“雖然江淮整體上的表現在意料之中,但安凱汽車去年的業績似乎有些異常”,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對於公司業績的下滑,江淮在財報中表示,“主要是受SUV產品銷量下滑、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為促進產品更新、結構優化,2017年公司圍繞安全、節能、環保、智能網聯及智能製造等保持了高強度的投入,持續推動公司的創新發展,為公司後續的發展積蓄了能量。”

  另外,新能源補貼也是影響江淮收入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江淮收入中剔除新能源補貼,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25%,而受計提應收款項減值準備等影響,2017年公司經營虧損。“除了生產經營上的問題和技術調整外,有可能是公司在經營虧損的情況下,利用技術手段,索性把歷史包袱、陳年壞账都一起算進去了”,某證券公司分析師表示。

  從2015年開始,江淮汽車的經營就逐步走入困境,其業績也一路走向了大滑坡。在傳統的轎車板塊,由於受到當年的3?15“生鏽門”報導影響,其停止了擴大性的投入,集中全力開發SUV,但這也為其發展埋下了隱患。儘管合資大眾、代工蔚來汽車為其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但對於江淮來說,如何改善經營結構,乘用車仍然是不過去的難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其“回歸商用車”策略並不適用。

  乘用車板塊“塌方”

  受益於中國商用車市場,特別是重卡市場的恢復,江淮在商用車板塊取得較好的成績。根據江淮汽車公布的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中、重型貨車及多功能型商用車則實現大幅提升,分別增長 56.40%、21.81%和41.95%。不過,在客車板塊(含非完整車輛)去年共銷售21720輛,同比下降14.33%。輕型貨車從去年10月開始,已經由負轉正,1-12月累計銷售190982輛,同比微降0.64%。

  在客車領域,將此作為主營業務的安凱客車,2017年客車銷量8717台,同比下降14%,與客車市場6米以上客車市場佔有率4.67%,位居行業第7位,位次與上年持平。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安凱自被吸並入江淮之後,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這與行業有關,但更與其生產經營體制有很大關係。雖然安凱客車的技術和產品具備相當的實力,但相比於宇通客車(22.430, -0.47, -2.05%)、比亞迪(59.480, -3.11, -4.97%)等排名靠前的企業來說,安凱缺少對市場持續性的發力。

  而在乘用車板塊,江淮的市場表現令人擔憂。2017年江淮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22174輛,同比下降39.51%。其中,在傳統燃油乘用車方面,作為銷售主力的SUV車型以同比大幅下降55.96%,拖累了傳統燃油乘用車的整體表現,包括此前的熱賣車型瑞風S7、瑞風S3均被擠出萬輛俱樂部。另外,江淮在MPV增長3.01%——這作為江淮的優勢細分市場,表現談不上優秀。但值得一提的是,曾經被江淮視為“雞肋”而不再投入的轎車板塊卻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7年江淮轎車銷量同比增幅高達26.02%。

  對於這個業績表現,有相關分析稱,在自主SUV細分市場價格戰激烈,用戶價格敏感度高,寶駿、長安的低價SUV車型衝擊了江淮SUV的競爭力,導致主力車型S3、S7等銷量不佳,加之重點產品瑞風S7在去年6月上市後,由於推廣宣傳未能及時跟進導致產品曝光率低,銷量爬坡遲緩,使其最終銷量未能達到預期。“在傳統燃油乘用車領域裡,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整個格局已經在優化,江淮在這方面的研發實力較弱,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突圍。”上述證券公司分析師表示。

  此前的2013年,江淮在轎車嚴重下滑的情況下,確定了“做大做強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的轉型方向,在乘用車上隻開發SUV、MPV。此後的四年時間當中,江淮推出了瑞風S3、S7兩款SUV、兩款瑞風M3、M6兩款MPV車型和一款瑞風A60轎車,相較於其他自主品牌而言,其產品投放速度較慢。而在SUV上,其依靠快速反應確實踩準了風口,在2014-2015年其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但隨著產品增多,其競爭力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市場萎縮也比較快。

  合資大眾成關鍵

  在傳統乘用車銷量、利潤雙雙跳水的同時,江淮旗下新能源產品卻在集團內部“一枝獨秀”,去年江淮共計售出28263輛新能源汽車,累計同比增幅高達53.86%,新能源車在江淮乘用車中的佔比也由2016年的5%提升至12.7%。而這一上升勢頭也延續到了2018年,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48輛,同比增速為2238%,位居第三名。而1-2月累計銷量已達6669輛,累計同比增長5235%,有預測稱其第一季度有望突破萬輛。

  雖然補貼的退坡對江淮2017年的淨利潤帶來不小的衝擊,但有分析認為,未來新能源積分用於交易後可為江淮帶來不少的收入。財報顯示,2017年江淮新能源汽車補貼21.33億元,佔新能源汽車收入的41.02%(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為35.74億元,補貼佔比達109.31%)。其中,根據江淮之前發布的公告,目前確認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收入為15.56億元,同比下降6.6%,單台新能源乘用車補貼為5.51萬元,下降40%左右。

  3月12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公告,在達標的企業中,可交易新能源積分上萬的企業共有14家,江淮也位列其中,其2016年可用於交易的新能源積分數量為54876分。根據業內專家的預測,新能源積分的單價會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之間,未來還會隨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實施而水漲船高,這對江淮來說意味著未來或將有上億元的積分交易收入。

  得益於在新能源領域的及早布局和技術積累,江淮新能源乘用車一直位列自主新能源乘用車排行榜的前十名,也有不少業內人士看好江淮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尤其是與大眾集團合資後,以大眾集團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和實力,未來對江淮在品牌向上和技術方面都會大有裨益。去年,由雙方共同出資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獲批,隨後,雙方合資成立的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也於去年底正式成立。有媒體報導稱,其合資的首款電動車名為“思皓”將在今年上市,未來將採用西雅特標識,但初期為江淮自身的技術。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壞消息也有——雖然江淮與蔚來汽車的合作既幫助江淮釋放了產能也解決了蔚來汽車生產資質的問題,但二者的合作似乎並不順利。不久前有消息傳出二者的合作進入“分手倒計時”,雖然蔚來汽車對此予以否認,但由於與江淮的合作並沒有排他性,業內對於二者的合作並不看好,由江淮代工的ES8也即將落地,而交付的實際情況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江淮汽車在財報中披露的經營計劃顯示,2018年公司計劃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60萬輛-67萬輛,同比增長17.44%-31.14%,實現營業收入585億元 -650億元,同比增長18.46%-31.62%。而2018年江淮為新能源乘用車設定的銷售目標是5萬輛,今年還將推出多款新能源產品,形成A00(iEV6E)、A0(iEV7S)、A(iE-VA50)、B(iEVA60)級車產品矩陣,打造具有6個平台10多款可售產品的產品線,覆蓋新能源各細分市場,根據規劃,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將佔到其總體銷量的30%以上。

(經濟觀察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