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哪個部位最藏濕氣?

中醫裡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一級寒濕:在表皮

症 狀:皮膚騷癢,長濕疹 →(灸7次以上效果明顯)。

二級寒濕: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 乏力,關節酸困

三級寒濕: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症 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

四級寒濕:在臟腑

冬病夏治,養生最佳的季節是夏季,錯過一夏,再等一年。

五級寒濕:在身上 (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

濕氣主要是因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所致,通常是從體外進入體內產生的,如果體內濕氣不及時排出,就會導致很多疾病,那身體哪裡最藏濕氣?

人體中八大部位最藏濕氣:

第一、頭部,濕氣侵入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

第二、胸腹部,濕氣滯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

第三、消化道,消化道藏有濕氣會影響食慾,讓人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壁的癥狀。

第四、泌尿系統,當體內濕氣重而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量會減少,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第五、關節,濕氣如果侵入關節,會導致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

第六、下肢,濕氣侵犯下肢,可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癥狀。

第七、骨頭,因為多數骨病就因濕氣過重而疼痛,必須祛除體內濕氣才不會疼痛。

第八、脾臟、中醫上認為脾主運化,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就會產生濕邪,俗稱的濕氣。

反過來,人體如果感受濕邪,濕邪侵犯人體,最先受困於脾臟,導致脾虛,脾虛又會進一步加重濕氣。

其實根據濕邪特點,濕氣遍布全身,要說最容易藏濕氣,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內臟更容易藏濕氣。

特別夏天到了,冷氣機還會讓身體受涼濕氣增加,因此平時要走出冷氣機房,更要多運動排汗。

什麼食物最排濕?

1.小米粥

小米最養人,健脾養胃,清熱解渴助眠。

2.紅豆薏米水

紅豆薏米水祛濕補血,薏米要選沒有霉味,軟糯一點,

這樣煮出的薏米水有著濃濃的米香,紅豆以赤小豆為優;每次各取50克,放進燉鍋裡,煮成湯。

但記住不能放糖,一旦放了糖,祛濕補血的功效就打折扣了。

3.冬瓜炒山藥

中醫把冬瓜稱為「祛濕大元寶」,它是果蔬裡祛濕的第一號專家,能利水、消腫還清熱,既是美容佳品,

4.冬瓜燜排骨

冬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其水分充足,有清熱解火、消腫利尿、生津解渴的作用。

5.山楂:消滯祛積,活血散瘀。

6.玉米:可健脾開胃,利水通淋。

7.其他祛濕食物還有白蘿蔔、黃豆芽、鯽魚、鯉魚、豌豆、豇豆、白扁豆、大豆、魚腥草(煮水)、陳皮(泡茶)、茯苓(泡茶)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