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興的增長,和華興的“危”與“機”

搭上了中國新經濟成長快車道後,最終成為投行、資管、財富管理、私人銀行、FICC、機構銀行等的大一統金融服務機構恐怕才是華興的終極夢想。

坐上新經濟金融服務機構頭把交椅後,華興早就在扮演著新經濟冷熱溫度表的角色。自 2018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後,這份關聯性在進一步放大。

3 月 19 日,華興正式披露其赴港 IPO 後的首份年度業績報告:2018 年華興資本總收入錄得 2.11 億美元,較 2017 年同比增長 51.2%,經營利潤為 4018.9 萬美元,較 2017 年同期強勢提振。排除優先股、附帶權益收入等會計處理影響後,經調整淨利潤穩步增長至 6730.1 萬美元。

在宏觀市場環境波動的大前提下,華興資本的這份業績單算得上實現了「逆勢增長」。但隨著美團、小米、騰訊音樂、拚多多、愛奇藝等一批華興的「頭部客戶」登陸資本市場,2019 年的華興和新經濟整個行業來到了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下一批超級頭部客戶還在發展的路上,華興前兩年通過「戰略性擴張」發展的投資管理業務和華菁證券業務也需要時間,繼續成長和成熟。

不過,包凡並不認為華興將會迎來一個「壞時代」。在隨後的記者溝通會上,包凡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危中有機」。

今年 6 月將會公布細則的科創板對於華菁證券將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而談起未來五年的新經濟發展形勢時,他也不無樂觀:「新經濟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有望在未來五年增長一倍以上,而且目前已經有將近 50% 的超高淨值人士來自於新經濟領域,而 2006 年這一比例僅為 7%。這些變化為我們的投資管理業務創造了巨大的需求,同時也為財富管理業務創造了未來的可能性。」

過去十多年,華興資本從「精品投行」到中國新經濟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過程中,十分充分的享受到了時代和周期的紅利。長遠來看,這份「紅利」依然沒有消失,但當下行業階段性遇冷也是現實。

對夢想做「世界級的華人金融機構」的包凡來說,能否加固公司抵抗短期波動的城牆和能力,將決定未來更長時間裡它的增長後勁。

目前華興的業務板塊主要分為投資銀行業務、投資管理業務和華菁證券業務。在三大業務分部的收入表現上,投資銀行業務在 2018 年度收入 1.47 億美元,同比增長 49.4%;投資管理業務 2018 年度收入 0.47 億美元,同比增長 66.9%;華菁業務方面,2018 年度收入 0.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7%。

華興三大業務的增長情況〡視覺中國

綜合現在的市場大環境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增幅。甚至超出了團隊自己的預測。在記者會上,華興投資銀行事業群負責人王力行表示,團隊內部認為華興主要做對了三件事:第一是是持續專注在新經濟領域,而且是專注在頭部客戶身上;第二是在合規的前提下會更加強調內部的融合,把各個投行的業務板塊相互之間的貫通做得更加徹底,提高了盈利能力;第三則是在賽道上,覆蓋了醫療、物流與供應鏈、產業互聯網、AI 大數據等熱門行業。

但大的背景是,華興最具優勢、最賺錢的投行業務在 2015 年到 2017 年期間,已經出現了經營利潤下滑的趨勢。根據招股書顯示,2015-2017,這部分業務經營利潤分別是 5616 萬美元、4623 萬美元、1329 萬美元。到 2018 年,由於華興先後參與的幾例 IPO 和在東物流、每日優鮮、途虎養車、Grab 等名明星項目的私募融資,投行業務的淨利潤得到回升,達到 37338 萬美元。

2018 年是 IPO 大年,不過對華興來說,即便在私募領域與頭部客戶已經深度綁定,未來一兩年內不排除投行業務重回增長的態勢,但這個產品帶來的波動比較大,業績也注定跟隨資本市場冷熱變動。

擅長抓住機會的包凡危機感也向來比較強烈。2015 年,華興剛剛參與完美團點評、58 趕集、滴滴快的等新經濟領域的大並購案例,和當時的同行相比,風頭無兩。但當時,國內市場的苗頭已經在升溫,即便在美元市場長袖善舞,包凡依然隱約覺得,「三年後,我們可能就沒有飯吃了。」

投行業務是華興與新經濟公司產生連接的最初起點和根據地,但在那時看來,它已經不足以撐起足夠安全和更更加龐大的未來。包凡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平台,他曾經表示,「華興的一個核心能力就是能對趨勢有一些先知先覺。也許感覺不一定都對,但一旦認準一個方向,就會不遺余力地投入和布局。」

早在 2015 年開始,華興就已經在投行業務之上不斷做加法,進行「戰略性擴張」。將更長遠的競爭力寄托在投資管理業務和華菁證券身上。

從目前的業績來看,這兩部分業務的增長情況也十分可觀。其中 2016 年下半年才拿到 A 股牌照的華菁證券實現了收入增長 30%,正在向盈利的方向邁進。而 2019 年內科創板的啟動也被看做是華菁證券獲得大量客戶的重要機遇。

華興資本創始人、CEO 包凡先生〡視覺中國

在上市時,包凡就曾經表示:「我們一直認為優秀的新經濟企業回歸中國母市場是一個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而且我們一直在積極地推動這個事情,包括我們在國內申請設立華菁證券,也是奔著這個方向。」包凡在上市後的採訪中表示,十年之後,華興的三大塊業務會呈現出鼎立的態勢。

在一位二級市場分析師看來,短期來看,「華興憑借自身的行業地位可以玩轉私募+創投的資管業務,繼續提升其業績。但中期則必然是回歸國內業務,做大華菁證券,發力科創板。」記者會上,包凡也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對華菁證券做堅決、持續的投入。

券商業務要承受一定的人力成本和政策影響,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華興在把展現拉長。但長遠的好處在於,憑借多年積累下的客戶資源和專業能力,華菁證券有望和投行業務實現聯動,隨著客戶不斷融資和戰略需求,華興資本還能撬動重複性的商業機會。

記者會上,包凡還透露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增長策略:「第一,我們會繼續拓展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及其細分領域的覆蓋。生物醫藥領域擁有巨大的成長潛力,我們相信華興既有的經驗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把握機會。第二,我們將通過為中國新經濟投資者創造全球投資機會,加快投資管理業務的成長速度。第三,我們力爭成為新經濟財富人群首選的財富管理機構,主動把握新經濟領域快速增長的巨大財富。預計這一機會也將成為我們未來財富管理業務的核心驅動力。」

華興上市時,包凡曾經明確的表示過,華興並不對標高盛,華興就是華興。但從長遠來看,搭上了中國新經濟成長快車道後,最終成為投行、資管、財富管理、私人銀行、FICC、機構銀行等的大一統金融服務機構恐怕才是華興的終極夢想。現在三駕馬車的業務模型正在被完善,接下來則是一場考驗耐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長跑。

責任編輯 臥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