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包商銀行鏡鑒:城商行信用風險研究

作者:楊茜雯

導語

5月24號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公告,因“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宣布接管包商銀行,接管組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會同有關方面組建,組長為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5月27日,央行及銀保監會負責人就接管包商銀行後續工作開展做出回應。

那麽,包商銀行信用風險的成因何在?城商行整體情況如何呢?筆者參照八個維度,從資產負債規模、存貸款增速、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和流動性水準五個方面對包商銀行進行分析發現:

包商銀行存在同業負債大幅增加超過政策上線;貸款投放增速超過存款增速,過於激進;不良率攀升、撥備下降,資本充足情況承壓;貸款發放集中、風險聚集;央行借款大幅增加等諸多問題。

但通過研究城商行整體情況後發現,包商銀行或許只是“個例”,城商行整體而言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傳聞部分農商行城商行面臨“技術性破產”不攻自破。

一、從“風險最小的城商行”滑落

包商銀行成立於1998年12月,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股份製商業銀行,前身是包頭市商業銀行,2007年9月經中國銀監會批準更名為包商銀行。據wind數據,包商銀行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共有18家分行、291個營業網點,員工8000人。2016年12月開始陸續發起設立了包銀消費金融公司、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29家村鎮銀行。

在2006年及2007年,包商銀行還被銀監會評定為首批風險最小(即二級)的七家城商行之一,監管風險評級連續多年保持在二級水準。那麽包商銀行的嚴重信用風險究竟是怎麽來的呢?

(一)何為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按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信用風險為銀行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未能按照約定條款履行其義務的可能性。信用風險發生時,銀行將因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

信用風險主要由兩個方面因素導致:宏觀經濟情況和特殊事件。順周期性便是宏觀經濟情況之一,即經濟擴張期機構償付能力較高,違約風險較低,經濟緊縮時信用風險相應增加。就特殊事件而言,當受信方遭遇特殊事件出現經營危機導致無法還本付息,而授信額度較高時也會給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包商銀行出現信用風險呢?

(二)包商銀行的信用風險或源於過於激進

在央行發布的公告中並未明確指出包商銀行到底出現了何種信用風險。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報告中,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自資產負債規模、存貸款增速、資產質量、風險抵補能力、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流動性水準和表外業務八個維度對銀行業穩健性進行評估,本文參照八個維度,從資產負債規模、存貸款增速、資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和流動性水準五個方面略作分析。

包商銀行於2018年6月28日發布的公告指出,因“擬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股東股權可能發生變動,故暫不披露2017年度報告”。據可獲得信息,最新的財務報告為2017年三季度報告,筆者以三季度及之前的報表進行解析。

1、同業負債大幅增加且超過了政策上線

據包商銀行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該行合計負債5437億元,其中吸收存款2,235億元,佔負債總額41.11%,同業和其它金融機構存放款項1,697億元,較2016年末716億元增加137%,佔負債總額的31.21%。要緊的是,按《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發〔2014〕127號)第十四條“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包商銀行同業負債達31.21%,已略超過政策上限。

圖1 包商銀行同業業務(部門:億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注:2017年9月30日為環比

值得注意的是,包商銀行不僅同業負債呈上升趨勢,其資產負債率自2016年中以來也逐季攀升,2016年底我國開始去杠杆,但包商銀行的杠杆率卻逆勢而行,從2016年第三季度的92.59%攀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94.36%。

2、貸款增速顯著高於存款增速,貸款投放較為激進

據包商銀行財務報表,包商銀行發放貸款額逐年增加,增速自2012年四季度逐年加快。與貸款行成鮮明對比的是,包商銀行在2014年至2016年吸收存款增速出現明顯下降,數據顯示,包商銀行2014年吸收存款1695億元,2016年吸收存款1936億元,年均複合增速僅6.9%(圖2)。

圖2 包商銀行存貸款及增速(部門:億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注:2017年三季度為環比

存款增速下降而貸款增速增加,筆者通過觀察其資產負債情況發現,負債端而言在2013年至2015年增速較快的便是向央行的借款及同業拆借(圖3)。

圖3 包商銀行央行借款/拆入&同比(部門:億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可見,包商銀行2013—2015年期間在存款增速顯著下降的時候貸款增速並未放緩,同業資金依賴較大,依靠央行借款以及同業拆借放貸或許已經埋下了隱患。畢竟一般而言同業拆借的目的大多在於解決短期資金問題。當2016年市場開始去杠杆,銀行業整體流動性降低時,隱藏的“短借長貸”容易誘發流動性風險並可能向外傳導。

3. 不良率攀升、撥備下降,資本充足情況承壓

筆者通過研究其指標發現,包商銀行自2011年起不良率持續攀升,但在不良率攀升的同時,其撥備覆蓋率及撥備充足率反而逐年下降。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包商銀行不良率自2011年的0.43%上升至1.68%,撥備覆蓋率自2011年末的333.26%下降至176.77%,而一般情況下,當不良率上升時,不良貸款撥備應隨之上升,由於計提的不良貸款撥備會計入損益表衝減當期利潤。難以排除調節撥備以調節利潤的可能。

圖4 包商銀行不良及撥備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截至2016年末,包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69%,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07%,截至2017年9月末,資本充足率下降到了9.5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到了7.38%。按照監管要求,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在2017年底、2018年底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7.1%和7.5%。從包商銀行的情況看,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2018年底達到監管要求也面臨不小的壓力。

4、貸款發放集中、風險聚集

據2016年財報數據,包商銀行個人貸款佔比43.4%,公司貸款佔比52.26%。而公司貸款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兩項分別佔比21.53%和12.65%,而合計佔比34.18%,超整體貸款的1/3(圖5)。而筆者統計了幾家上市城商行貸款結構發現,寧波銀行公司貸款餘額最高分項佔比16.92%,南京銀行不超過24.06%,上海銀行僅有15.07%。相較之下包商銀行單一行業貸款佔比算是非常高了。

圖5 包商銀行貸款結構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貸款集中度較高,風險受行業景氣度影響較大,在某一行業不景氣時極易導致大面積違約風險的發生從而影響銀行貸款質量及流動性。

5、多次向央行借款支撐其發展

據包商銀行財報,截止2017年3季度末,包商銀行向央行借款105.9億,而2016年底這一數據為12.2億,2015年末也僅有19億而已。我們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只能用於調劑頭寸、補充儲備的不足和資產的應急調整,而不能用於貸款和證券投資。

我國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主要是直接借款,而直接借款的利率一般高於同業拆借的利率(圖6、圖7)。而同業拆借由於期限一般來說較短,以隔夜拆借和7天為主,一般而言無法實現資金的長期周轉,但央行借款有年度性貸款、季節性貸款以及日拆性貸款三種。包商銀行不到一年時間向央行借款增加8倍多,個中緣由無從得知,但超乎尋常的舉動確實值得深思。

圖6 MLF利率/年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圖7 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

綜上,從近期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包商銀行在資產負債增速、同業業務、向央行借款、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被央行接管並非單一風險因素導致。除此之外,非金融集團投資控股等屬性在對風險處理上並無優勢,加之央行在2018年4月頒布的《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中也對控股股東做出了嚴格要求,非金控股金融機構日漸收緊。而根據包商銀行公告中提到的股權變更,或也與非金融控股股東有著密切的聯繫。

為了更加深入探究包商銀行風險因素,以及該信用風險存在的隱患,筆者通過分析城商行的歷史數據,從行業角度窺見一二。

二、城商行群體:整體平穩 風險抬頭

在包商銀行後續的答記者問中,央行及銀保監會發言人表示將繼續關注中小行的流動性狀況,並表示會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期間亦有傳聞說我國“有些農商行、城商行面臨著嚴重的信用風險,處於技術性破產的邊緣。”那麽城商行目前整體狀況究竟如何?包商銀行是個例,還是行業整體都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呢?

(一)城商行整體不良率相對平穩,近期抬頭

通過觀測城商行整體數據我們發現,與包商銀行不同(包商銀行在2011年至2016年不良率逐年迅速攀升),城商行整體不良率僅在2013、2014年有所抬頭,從14年底至17年底整體趨勢保持平穩。

但是,2017年之後,尤其是2018年中開始,不良率有所上升:從2017年底的1.52%上升至2019年3月份的1.88%。(圖8)

圖8 城商行不良及撥備覆蓋率(%)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另外,城商行整體撥備覆蓋率在2015年至2018年保持平穩。對比來看,包商銀行的不良率更多來源於自身風險管控,而非中小銀行整體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下半年起,城商行整體不良率開始走高,撥備覆蓋率降低,城商行整體信用風險近期內有所提升。可見,在經濟上行期間、市場平穩之時進行逆周期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二)城商行資產規模佔比逐年提升,增速放緩

據wind數據截至2019年4月,城商行總資產達35.49兆人民幣。截至2018年底,城商行整體資產規模31.7兆,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比重13.2%。2016年底這一數值為12.5%,2017年增長到12.9%。城商行資產規模在銀行業資產佔比逐年提升,但增速放緩。(圖9、圖10)

圖9 城商行資產及佔比(部門:兆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圖10 城商行資產負債&同比(部門:兆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城商行資產規模佔比提升,但整體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可見城商行在整個銀行業體系資產規模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整體發展仍保持了良好勢頭。

(三)城商行存貸規模增速保持良性協同

圖11 城商行存貸規模及增速(部門:兆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上述,包商銀行2014年至2015年底存款規模增速大幅下滑,貸款增速卻穩中有升。但觀測城商行的整體數據,2014年至2015年期間存款規模增速大幅上升,從10.6兆上升至15兆,與包商銀行截然相反。顯然,包商銀行存款類負債減少而向央行借款及走向同業拆借並非行業普遍現象。城商行整體而言,存款增速與貸款增速保持著良性的協同效應。

(四)城商行整體盈利水準及流動性保持良好

筆者前文提到,自2018年中以來,城商行整體不良率有所提升的同時,撥備覆蓋率呈現下降趨勢。但筆者同樣發現,我國自2018年中開始,流動性比例得到明顯提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流動性比例一直維持在50.3%-52.7%,而這一數值自2018年底上升至60%。(圖12)

圖12 城商行資產利潤率及流動比率

資料來源:wind·零壹智庫

在不良率抬頭的情況下資產利潤率有所提升,同時流動性增強,城商行整體償債能力有一定的保障。綜上,包商銀行信用風險較大程度上為個例,並非城商行整體風險所導致。

三、小結

就城商行整體而言,不良率保持穩定,資產規模逐年上升,雖然近年來增速放緩,但銀行業資產佔比增加,發展態勢良好。撥備覆蓋率有所降低,但流動性比率得到提升,償債能力亦有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中旬起,城商行整體不良率呈現上升趨勢,風險有所抬頭。

此次包商銀行信用危機的事件告訴我們,在經濟上行,行業發展態勢良好的時候須強化信用風險管理,實施逆周期風險管理策略,切莫盲目擴張,過度發展。不然,當宏觀經濟增速降檔,整體經濟低位運行時,前期積累的風險很容易暴露產生危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