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瞎填志願一時爽,畢業找工作很受傷

高考成績已成定局,努力的環節流轉到填報志願。

經歷過高考的我們都懂,選擇學校尚且可以參考等級和各種排名,判斷專業“好壞”就大多靠興趣和感覺了。

就算是想無腦跟風走,這些年專業更迭的速度和力度也在明顯加快。2015年開始,全國高校每年增設專業數量突破2000大關,撤銷專業的數量也超過100個。

原本位於“冷宮”的專業可能一夜爆紅,迎來高光時刻。

熱門專業也會驟然變涼,2018年全國有416個專業的學生還未走出象牙塔,就要直面慘淡人生,感受專業被撤銷的痛。

要押中好專業,無論對於想奔向好前程的學生,還是在激烈搶奪番位的高校,都是一種挑戰。

那麽,其中哪些專業是當下的熱門,哪些又是頻頻被裁撤的“雷坑”?若拉長時間縱深進行觀察,熱門專業經歷了怎樣的更替?

帶著這些疑問,DT君(ID:DTcaijing)整理了2008-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從過去十年高校申請新增和撤銷專業的趨勢中尋找答案。

專業的前途也許還要結合諸多因素進行考量,但透過高校專業的綠牌紅牌榜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窺得社會發展的選擇和時代的潮起潮落。

1

工學才是風口弄潮兒

先從當下說起。

2016-2018年間,工學備受高校追捧,一時風頭無二。

DT君排出了這三年眾高校申請新增數量最多的TOP 20專業,發現近一半由工學貢獻,排名前三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全部來自工學。

很巧,這與現在的專業“錢途”偏向很契合。根據麥可思報告的數據,在2019年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收入前10的專業中,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等工學專業佔據了大半江山。

再看被裁撤的專業,理學存在感最強,佔據了被裁撤數量TOP 20專業中的8個席位。

上世紀廣為流傳的就業箴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顯然到本科階段就已經不太適用。應用統計學、生物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和應用物理學等,都是這些年被重點裁撤的對象。

說來令人唏噓,不管選的是工學還是理學,大家當年其實都是從理科班走出來的學生。

與理科生們在技術更迭的大背景下起起伏伏相比,文科生們的專業顯得有些淡定。

藝術學和文學好歹是被互聯網的風催化出一些新老專業的更替——2016至2018年,共有97個高校設立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另一邊,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和舞蹈表演等傳統藝術專業面臨裁撤;在文學學科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正熱,而編輯出版學有些落寞。

還有一些專業在時代大潮下巋然不動。比如說史學與哲學,在過去三年都僅有個位數的高校申請撤銷相關專業。

不折騰背後,是文科生相關專業就業率的黯淡。

根據麥可思最新報告,2018屆工學專業就業率高居榜首,達93.1%,與之相比,文學(89.5%)、藝術學(87.3%)、歷史學(86.1%)和法學(85.1%)等專業的同學,只能暗暗抹一把辛酸淚了。

2

“風口專業”十年變遷史

從物聯網走向大數據

我們進一步將時間的尺度拉長,發現“風口專業”在十年間已經換了好幾輪:

2011年風口還屬於物聯網工程,風刮了三年後讓位於電子商務,近兩年最受高校追捧的專業則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DT君仔細回想一番,這個路線還真是緊跟新技術和互聯網社會的變革。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火熱,來源於當年智慧城市概念的誕生與走紅,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推動下,物聯網應用場景獲得更多切實落地的想象,相關專業也隨之走紅。

2010年,物聯網工程專業首次設立,44個學校申報,25個學校獲批;此後的3年,物聯網工程皆為高校申請增設數量最多的專業。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5年,電子商務專業遍地開花,首次成為增設數量最多的專業,“具有利用網絡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的電商人才被迫切需要。這一年,天貓雙11的成交額已經是2010年的近10倍,而實物商品網上銷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10.8%。

之後便迎來了數據的時代。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後簡稱為“大數據專業”)於2015年首次開設,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3所學校首先獲得招生資格,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2017年,新增設大數據專業的高校達到250所,是第二名機器人工程專業增設數量(60個)的四倍有余。

即使跟其他曾經風光過的專業對比,這也絕對是最狂熱的一次專業數量裂變。

3

481所高校追趕大數據

但不是大家都站穩了風口

面臨前所未有的狂熱,DT君站在風口浪尖看了看,也不太確定是否應該向眾高考生誠摯推薦。

數據顯示,當下與大數據相關的工作確實挺有“錢途”。

互聯網已經是眾所周知的高薪行業,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的崗位更是站在互聯網圈薪資鄙視鏈的頂端。機器學習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和數據分析/挖掘工程師年收入中位數分別高達21.0萬、19.9萬和13.7萬元,如果進入前25%,年收入還能再漲5萬元。

而且,據說人才缺口很大。

“現在僅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這些學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就有150萬。到2050年,人才缺口會達到950萬人。”CCF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常委、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元卓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但DT君也注意到,截至目前,已經有481所高校開設了大數據專業。

井噴背後,還有地方政府發展戰略的角力。

從這些高校的地域分布來看,脫穎而出的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經濟與學術強省/市,而是河南省。若看各地高校今年新增專業中大數據專業的佔比,比河南高校團(佔比26.0%)更具熱情的還有吉林省(29.0%)、重慶市(27.7%)和山西省(27.5%)。

DT君進一步了解各地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政策,發現河南和重慶都決心滿滿,皆建有國家區域示範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擁有引領各自所在區域大數據發展的野心,且明確提出要推動大數據的全產業應用——這個全產業包括電信、能源、金融、商貿、物流、農業、電子商務,要知道,北京也僅提出要推動大數據在金融、農業兩個產業上的應用。

重慶把“推動大數據人才培育和引進”的任務分到了市教委頭上,河南要“引導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參與大數據產業關鍵性技術的研發”。

在地方政府遠大而堅定的產業發展目標引領下,學界的配合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恐怕並不是所有高校的大數據專業都能叫做真·風口。畢竟很多雄心勃勃的區域並不能順利建成領先的大數據產業,如果產業掉了鏈子,產學研互動的良性循環轉不起來,那風很可能是吹不起太大的浪了。

而且,真正撐起一個前沿的專業,對高校的師資力量有較高要求。

若把觀察時間再往前推,專業增撤的規律似乎能提供一些前車之鑒。某個行業變成熱門,高校便跟在後邊瘋狂搶熱飯。當時代變革的風刮過,之前盲目擴招的後果便暴露了出來,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不少高校就會出現師資配置不足畢業生質量不夠高就業慘淡的因果鏈條。

如早年廣告學十分火熱時,諸多以理工、農業類專業見長的學校紛紛趕時髦增設相關專業,到了2016-2018年間,被撤銷的廣告學專業就多設在理工類高校中。在工學專業中,淘汰則更為殘酷,2008年大熱的軟體工程專業,如今在大批院校中已經被裁撤。

更別說,技術變革的影響總是能超越想象,三四年就有一個新風頭出現。在入學時追的大風,畢業時很可能就只剩下徐徐微風。

總之,風口專業有風險,追風要謹慎。

作者 | 鍾 黛

編輯 | 唐也欽

設計 | 趙 芸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