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管癌的早期表現有哪些?哪些檢查可以幫助及早發現食管癌?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癥狀為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乾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食管癌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1.吞咽食物梗噎感:早期癥狀不典型,常有唾液增多,吞咽不適癥狀,可自行消失和複發,不影響進食。常在患者情緒波動時發生,故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癥狀。

2.胸骨後和劍突下不適。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後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有刺激性食物時顯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就可有劇烈而持續的疼痛。疼痛多可被解痙劑暫時緩解。

3.吞食停滯或頓挫感,即患者吞咽食物時似有在某個部位一時停滯頓挫的感覺,這情況也非持續性,只有在病變發展後才逐漸明顯起來。

4.胸部脹悶或緊縮感,常伴有咽喉部乾燥感。患者主訴胸前部始終有一種悶氣現象,似有一物體堵塞,使胸內呈緊縮的感覺,在吞咽食物時尤為明顯,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5.心窩部、劍突下或上腹部飽脹和輕痛,以進固體食物時較為明顯,但也並非每次都會發生而呈間歇性。這種情況往往是賁門癌的早期癥狀。

以上徵兆的共同特徵在於進食粗硬食物時明顯,癥狀出現後可因治療而暫時緩解或消失,但不久又間歇出現,並呈進行性加重。然而,少數患者可歷經數年但癥狀無明顯變化,易於延誤診斷。


哪些檢查可以幫助及早發現食管癌?

新近診斷的患者應該詳細詢問病史和做全面體檢,同時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確認是必要的。對於內鏡下不能觀察上消化道的患者應行上消化道的氣鋇雙重造影檢查。還應做全血細胞計數、血生化檢查、凝血檢驗及胸腹部CT。如果沒有遠處轉移的證據,PET或CT是有用的。PET-CT可用於術前化放療後再次分期和監測治療反應。如果腫瘤位於相當於氣管隆突部位或其以上,應行支氣管鏡檢查(包括異常組織的組織學檢查和支氣管刷檢物的細胞學檢查)。如果沒有腫瘤轉移的臨床證據,建議做EUS(有指征也可以做內鏡下細針穿刺活檢術)。另外,如果腫瘤位於胃食管連接部,可選擇行腹腔鏡進行腫瘤分期。懷疑轉移的患者應該經組織學確認。

診斷要點:

1.早期僅有咽食物時的不適感、梗噎感、異物感、胸骨後悶壓感、燒灼感,漸加重。晚期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如癌腫已侵及周圍組織則可出現持續性胸骨後疼痛、背痛;如飲水進食出現嗆咳則提示病變已穿通食管與氣管形或食管支氣管瘺;如出現大嘔血則為病變侵及大血管,預後極差;賁門癌患者多有貧血、消瘦表現,如腹背疼痛則應慮及入侵胰腺的可能性。

2.體檢:應注意鎖骨上淋巴結是否腫大、肝腫大、腹水、聲嘶等轉移體征,賁門癌應檢查腹部有否腫塊,直腸肛診有否腫大淋巴結於直腸前窩發現以確定有否轉移。

3.食管鋇劑X線造影:早期可發現鋇劑通過患處緩慢、停頓、局部黏膜紊亂、斷裂等。晚期出現管腔狹窄、管壁僵硬、鋇劑通過困難、佔位性腫物、狹窄上部擴張等。如疑有支氣管食管瘺可予碘油造影證實。

4.食管拉網脫落細胞學檢查:陽性率達95%以上,可早期發現病變。

5.食管鏡檢查:直接觀察病變,可做活檢與刷片。

6.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者可取淋巴結做病理檢查。


治療是無奈之舉,而預防才是根本所在。

要預防食管癌就得了解發生的原因,食管癌是生物、化學、物理、遺傳等綜合因素的作用結果,我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明顯降低食管癌的發病,何樂而不為?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吃太燙的食物,也不要過快進食,其次是不要長期大量飲酒和長期頻繁進食燒烤食物;再次是不要出去進食醃製或霉變食物等。這些注意並不很難做到,只是要堅持才能減少食管癌的發生。

一旦有家人不幸患了食管癌,家屬不必驚慌,更不能諱疾忌醫,繞開腫瘤專科醫院而隻找與腫瘤無關的醫院,畢竟治療比隱瞞有益,面對比迴避明智,坐失良機不可取。對患者要鼓勵,向其傳遞一個資訊:家屬很重視,積極想辦法,治療有辦法。

曾經有人問過,吃什麼才能防癌?回答是:應該不吃什麼才能防癌。有人說要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要告誡大家的是:一定不要把病吃出來。(壞了的蘋果永遠不會再變好,但是好的蘋果可以讓它保持更久)

癌症可防可治:健康生活、保持警惕、正確診治、良好心態。願天下人遠離癌症,健康生活!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