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祖壇經》十句智慧偈語,句句珠璣,醍醐灌頂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慧能來到廣州的法性寺,恰巧遇上印宗法師在給眾人講《涅槃經》。此時有風吹動幡旗,一僧人說這是風動,另一僧人則說是幡動,兩人爭論不止。慧能走到兩僧人面前說道:“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眾人聽完十分驚訝。

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指菩提樹,意譯智慧、知、覺,指能覺法性的智慧。惹:沾染。菩提是覺悟,怎麽會有樹呢?心中怎麽會有明鏡台?本來什麽都沒有,哪裡會沾染上塵埃呢?

三、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地位低下的人往往也會有過人的真實智慧,地位顯赫的人也會有智慧被埋沒的時候。如若輕視他人,則會導致無邊際的重罪業障。

四、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

你的心念應該存正念,專注於開啟佛法智慧,不要開啟世俗之人的見識。開啟佛法的智慧即是出世,開啟世人的見識即是入世。

五、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汙名。

三身原來我的本體就具足,四智在自心中明白,身、智圓融無礙,來應物隨緣;起念要修行,就以某種行為作為修行正道,這都是妄動;而守住什麽東西,也以這樣東西為珍貴,其實沒有什麽法是精華。這奧妙的宗旨,因為大師的開導而知曉,終於能不執染汙名。

六、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有情的眾生本來就具有成佛的種子,在此種下佛的種子,因各自的果位而生出佛果。當一個人成就佛的果位時,就能超越於有情與無情,達到沒有自性、無性之相,成就佛的法身,永遠沒有生與滅的變化。

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本心:自性,本來的佛性。一個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本心,即使學再多的法都沒有什麽益處。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本心,此時就是大丈夫、天人師、佛。

八、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法:佛法。本體:法身本體。密付:秘密傳授。佛法的傳授是以心傳心的,主要是靠繼承者自己的體會與領悟。自古以來,諸佛之間的傳承主要是法身之本體;歷代祖師的繼承,則是秘密傳授其對佛性的領悟與理解。

九、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知道感恩就應該知道孝養父母,深明義理則知道上下用心來體恤。謙讓使得尊卑得以和睦相處,忍讓則使眾念趨於平息。如果能像鑽木取火般持之以恆地下工夫,即使身在汙濁的地方,也可以像紅蓮一樣一塵不染地長出。良藥苦口,不順耳的話語一定是忠言。修正過往的過錯就能夠得到智慧,一心護短則難以與聖賢之法契合。

十、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體驗佛法中的無上智慧,必須當下能體察認識到自己的本心,體驗到自身中所具足的佛性。該佛性不生不滅,時刻在觀念中體現出來,體現出萬事萬物沒有滯礙。佛性真則一切真,世間的一切景象都是佛性的展現。能夠體會到這種真如之心者,就能夠辨別虛假、妄想,即可體識佛性的真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