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剛吃飽就泡腳?夏天養生有禁忌……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不少年輕人都加入了養生行列。演員孫儷一到各種節氣,就會發微博,提醒大家要泡腳養生了。

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眾所周知,腳部的穴位是比較多的,泡腳可以讓腳部穴位得到刺激,加速腳部血液循環。中醫認為,足三陰經、足三陽經是足部的起止點,跟全身所有的經絡都有緊密聯繫。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調整肝臟功能。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泡腳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溫陽暖體的功效,而且能減輕頭部血管壓力,緩解頭痛,還有祛濕效果。

泡腳雖好,但夏季由於氣象因素,泡腳的注意事項也與其他時節有所不同,你知道夏季泡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今天,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就為大家盤點下吧!

泡腳適宜時間為晚上7-9時

泡腳適合在晚上7-9時進行,中醫認為這個時間段是腎經氣血比較弱的時候,這個時候泡腳按摩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可以養腎益肝。

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夏天一定要避免在吃得過多或者過少再或者正在吃東西的時候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

另外,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吃完飯後,人體內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這時用熱水泡腳,就會使本來應該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時間長了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不足。

因此,專家建議將泡腳時間安排在睡覺前半小時,這樣更有利於休息時肝臟進行排毒、解毒。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的溫度要適宜,略高於體溫,不要過燙,以免燙傷腳部。泡腳時間建議為20—30分鐘左右,泡腳時間過短沒有效果,泡腳時間過長會加速腳部的局部血液循環,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相對缺血。特別是老人身體體質相對差,長時間泡腳導致腦供血不足而昏厥,泡到人有點出汗就比較適合。

而且要注意,人泡腳後不要馬上睡覺,泡完腳趁著腳部會發熱可以按摩一下腳部,效果更佳。等人感覺不熱時再入睡。

四類人,泡腳需謹慎

1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

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迴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迴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乾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泡腳的竅門

水中放鹽:治便秘,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水中放醋:治腳臭,祛除腳臭、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治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 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乾薑:治風濕骨痛、怕冷怕涼。乾薑溫中散寒、回歸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緩解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畢節二醫中醫科專家提醒,夏天泡腳有好處,也有壞處,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通常女性需要夏天泡腳的多一點,女性寒氣偏重,體質容易出現陰虛,泡腳剛好可以緩解。

上一篇:

每天該睡幾個小時你知道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