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天泡腳還會傷身?一起打開正確的泡腳方式

; ; ;寒冷的冬天,泡腳不僅是一件愜意的事,而且還能保健養生、美容養顏。德國格羅斯漢斯多夫睡眠障礙治療醫院院長霍爾格 海因認為,更年期女性每天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足部的肌張力,從而放鬆全身,緩解腰背疼、骨疼,促進睡眠。然而泡腳方式不當,不僅不能夠養生,還會傷害身體。我們應該如何打開正確的泡腳方式?

??1、要掌握正確的泡腳時間。一般來說飯前和飯後都不建議泡腳。飯前人處於飢餓的狀態,身體的能力供給不足,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很容易出現頭暈。飯後過飽,也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建議在飯後的一個小時再泡腳,泡腳時間建議在15-20分鐘,因為時間過長容易導致血液迴流,出現頭暈癥狀。

??2、掌握最佳的水溫。一般情況下40℃-50℃最佳。水溫過高容易導致腳部的血管擴張過度,血液流向腳部的速度會變快,其他部位的血液容易出現供血不足,引起頭暈。

??3、泡完腳不可以立即睡覺。冬天,很多人都會選擇睡覺前去泡腳,因為泡完腳後暖烘烘的。然而泡腳只是把溫度傳給腳部,身體的其他地方還會冷,可以在泡腳後再按摩小腿,促進整個腿部、甚至是整個身體血液循環,這樣睡覺會更加暖和。

??4、不要亂用中藥泡腳。泡腳時放中藥會有理療的作用,但是用藥不當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例如女性經期時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很容易導致月經量過多,如果使用不當甚至會加重痛經的癥狀。所以用中藥泡腳時最好能夠顧問醫生,對症用藥。

??泡腳雖好,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合適。尤其是這5類人,泡腳需謹慎。

??1、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此類人泡腳時水溫不宜過熱,一般在40℃~45℃為最佳;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即可,否則將導致大腦和心臟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等癥狀。

??2、糖尿病足患者。此類人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小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3、靜脈曲張患者。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會增加局部血流量,可能加重靜脈迴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從而加重病情,把腳越泡越腫。

??4、足癬等皮膚病患者。此類患者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5、兒童。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陳雪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