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小涓:統籌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 根本要靠改革開放

  文/江小涓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表明高質量發展要求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要達到這樣的發展目標,既需要多措並舉盡快拉升經濟增長速度和提高發展質量,更需要加快改革開放為更長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發展條件已發生變化

  經過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支撐改革開放初期發展的一些條件已發生變化,如勞動力成本明顯提高,勞動力數量開始下降,人口撫養比迅速提高,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擁有量已經成為各種要素中的明顯短板,這些原有的有利條件正在改變,新的有利條件正在生成。

  科技水準顯著提高。最近十多年,中國研發投入快速增長。初步測算,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規模達到30870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2.55%,已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準。大規模研發投入推動我國產業技術總體水準持續提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條件和能力顯著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準和競爭能力已經進入了跟跑(學習跟進)、並跑(同等水準)和領跑(水準領先)並重的發展階段,而且並跑領跑的比重持續上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應用做了重點部署,要求“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我們要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應用推廣方面加快發展速度,讓這些新技術新產業賽道快速成長。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球產量為660萬輛,我國生產超過了350萬輛,佔比超過50%。

  總之,我國製造體系要發揮規模、人力資本和技術水準等多方面綜合優勢,爭取在更多賽道上並跑領跑,以更高技術水準實現發展質量的有效提升。

  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從消費看,我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我國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仍然都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特別是服務消費在消費總額中所佔比重較低,是未來消費的重要增長點。隨著收入繼續增加、城鎮化水準持續提升和中等收入人數不斷增加,消費比重提升和規模擴張仍有很大空間。從生產看,我們製造業規模全球第一,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相對完整,分工體系效率較高,應對全球經濟波動和不測事件的彈性和韌性較強,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人力資本仍然具有綜合競爭力。雖然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但我國勞動力質量也顯著提升,2021年,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增至57.8%。綜合考慮數量、成本和質量,我國人力資本在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中仍然有較強競爭力。

  數字經濟發展快規模大。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數字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二;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全球排名第9,進入全球第一方陣。數字經濟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最顯著的行業,中國有最多消費者和最大規模的產業基礎,未來成長空間和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增長質量空間廣闊,潛力巨大。

  這些新的有利條件形成,支撐我們提高發展質量和增長速度,謀求更高水準的發展。

  統籌質量提升與數量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2023年經濟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在疫情期間增長速度較低這個基礎上,各項政策都有較大力度,支持經濟增長回到合理區間。

  財政和貨幣政策著眼質量結合的增長。“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些政策都著眼於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則更多著眼於質的提升。

  促進消費政策統籌消費擴量與提質。“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消費恢復需要多措並舉,增強消費能力要通過恢復生產增加就業和收入、增加消費信貸、發放消費券、組織各類促銷活動等措施強力啟動;改善消費條件需要盡快提升旅遊、房地產、養老、教育、醫療等群眾消費意願強、支出強度大的消費項目的供給和服務水準。針對住房、汽車、服務性消費等領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費政策,支持地方因城因地施策,在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繼續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及推動汽車限購政策改進和完善等方面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創造消費場景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斷創新數字消費新業態新領域,提升數字消費價值鏈水準,特別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教育、智能醫療等領域,消費增長潛力巨大。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長期消費能力的提升,還要靠加快農村人口進入和融入城市的進程,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這是提高消費能力的中長期舉措。

  擴大投資政策立足當期速度和長期結構。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從國家發展需要看,有大量投資和供給放量的機會,例如加大在電源布局、跨區域電力輸送、智能電網等方面投入,既擴大當期投資需求,又完善能源體系結構,為未來能源需求增長和能源結構轉型創造條件。這次會議特別強調了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性,要求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前提下,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確保房地產市場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房地產鏈條長、涉及面廣,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佔GDP的比重為7%左右,加上建築業則佔到14%;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佔地方綜合財力接近一半,佔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6成,化解風險促進房地產行業穩健發展,是當前的重點工作,也是長期發展的重要支撐。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各類產業質量齊升。“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技術產業發展,都需要加大研發和技術改造的投資力度。加大新領域新賽道的投入,這些投入既擴大了當期投資,又提升了供給體系的水準和產生高質量的供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進出口政策要求提升技術和擴大市場並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就是要依托出口來提高經濟增長速度。“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則是為國內技術提升和安全、綠色發展提供更多能力支撐。未來國際貿易和技術交易中,還會有摩擦有卡頓有打壓,但世界很大產業很多,國際商品、服務和技術貿易都是海量交易,機會同樣也很多。特別是數字全球化更是創造出豐富多元的新貿易形態和貿易內容,中國在這個領域有較強競爭力。

  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會議強調,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要在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市場準入和市場競爭等經濟活動全域全鏈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特別要擴大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擴大對民營和外資開放。各部門各地方都要認真梳理相關文件和政策,不符合“兩個毫不動搖”的內容要及時糾正。

  會議還要求“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這個提法意義重大。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不僅能增加投資,更重要的是打破這些領域存在的行政性壟斷和解決缺乏競爭問題。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通信、金融等在內的基礎產業領域,在放寬準入、促進競爭方面都有很大空間。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僅要消除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政策,還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會議要求,“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除為數不多、需要國有資本獨資經營的特定企業外,普遍推進混合所有製改革。只有國有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無需采取特殊產業政策給予優待就能生存發展,才能真正確立公平競爭的基礎性地位。今後除了對為數不多的特定行業和企業實行進入限制或經營活動管制外,其他行業和企業一律實行公平準入和公平競爭。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是在過去多年“放管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對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環境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更加注重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化環境。過去多年的“放管服”改革,重點之一是新企業的準入便利。現在市場主體期望更多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對新進入企業和在位企業一視同仁,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對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對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一視同仁。

  更加注重建設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環境。這些年各部門和各地頒布了不少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支持企業發展。調研顯示,同類政策多次疊加會導致政策的邊際效應下降。市場主體更希望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能夠相對穩定和透明,企業能提前清楚知曉未來營商環境如何、政策尺度鬆緊和出現糾紛時的解決程序和依據,以便做出恰當的投資與經營決策。

  更加注重營造市場配置跨境資源的國際化環境。改革開放較早時期,從國情出發,我們對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這些跨境資源的配置有較多行政乾預。今後發展中,通過出口擴大市場、獲得規模經濟和分工的益處,與通過進口引進各種資源、提升國內產業技術水準和競爭力,對我們都很重要。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都很重要,鞏固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與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準都很重要。為此要讓配置效率和競爭力成為決定資源跨境流動的決定性因素,實現高質量的內外循環融通。

  以開放推動國內改革和構建高水準市場經濟體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以開放推動改革。“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定,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製、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中國已經加入或者申請加入多個高標準貿易體系,如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這些貿易協定涉及零關稅、服務業開放、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及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勞工保護等。對標這些規則和標準,就是要繼續深化改革,推進如下改革措施:大幅度減少或取消產業補貼,必要的補貼要提高透明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造假欺詐等行為;繼續開放服務業;在貿易投資活動以及國內生產中,重視環境標準實現綠色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靈活用工社會保障等。這些都是構建更高水準市場體系需要推進的改革措施。更高水準的市場體系,是改善營商環境、鼓勵國內外投資、不斷提高國內國際循環效率和水準的重要保障,是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穩定預期的重要保障。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本文作者介紹:教授、研究員、博導、國務院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委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