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險資紓困上市公司:目標規模1060億,已落地兩單

11月30日,“國壽資產—鳳凰專項產品”通過大宗交易購買上市公司通威股份1.91%股權,由此打響了保險資金紓困上市公司“第一槍”。據上證報多方調查了解,12月,新華資產專項產品也已完成紓困投資。目前,保險專項產品已落地投資的規模合計約7億元。

其他已設立或擬設立專項產品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則已完成對多家遇困上市公司的調研,目前正積極進行項目篩選。接下來,保險資管公司將持續推進重點紓困對象的交易談判,有望於年內陸續實現投資落地。

上證報在調查中進一步了解到,為更好地推動專項產品紓困上市公司及優質民營企業,銀保監會近期開展了大量工作,主要通過視窗指導、政策解讀等方式加強業務指導,並協調有關金融監管部門,在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的基礎上,為專項產品的落地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專項產品落地。

9隻產品 目標規模1060億

自10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允許保險資管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後,各保險資管公司便迅速著手落實。

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截至12月14日,已有國壽、人保、泰康、新華、太平、陽光、太保、華泰、中再等9家保險資管公司在中保登公司完成專項產品的登記,合計目標規模1060億元。另有其他保險資管公司也在積極籌劃專項產品的設立事宜。

目前,國壽資產和新華資產各有一單已真正落地。其中,國壽資產購買上市公司通威股份這一單,因觸及舉牌線而予以公開披露。由此,亦引發市場討論,保險專項產品是否會謀求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具體篩選上市公司的標準有哪些?

對此,有接近監管的人士明確向記者表示:“設立專項產品的宗旨與目的,在於引導保險資金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為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維護金融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而並非謀求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至於具體的篩選標準,則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由保險資管公司自行進行投資價值與風險判斷。

一位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認為,應堅持積極但不盲目的原則,堅持用市場化方式審慎選擇優質紓困對象,避免簡單地以質押率高低來作為救助評判標準,導致直接承接由其他金融機構轉嫁來的風險。”

環境變化 落地節奏偏慢

雖然已有9家保險資管公司推出合計目標規模1060億元支持上市公司,但截至目前,真正進入項目投資的並不多。

針對專項產品落地節奏偏慢這一問題,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認為,主要是近期市場內外部環境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導致專項產品在落地過程中面臨一定困難。

就外部原因來看:

一是目前優質上市公司資源相對集中,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相繼成立紓困基金參與救助,專項產品落地面臨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

二是在多路資金共同參與紓困的背景下,作為被救助對象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信心得到提振,態度也產生了一定變化,對救助資金的要求不斷提高,進一步推高了項目談判的難度。

三是近期個別上市公司股東在獲得紓困資金後出現“清倉式減持”的負面案例,影響了市場信心。

從內部原因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大型保險資管公司的項目儲備有限,中小保險資管公司對標的項目的研究和判斷能力偏弱,導致各保險資管公司對項目的篩選與評審總體偏審慎。

二是遇困的上市公司及民營企業對紓困方式有多樣化的需求,而專項產品目前僅能通過投資股票、債券和可交換債券的方式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紓困方式的供求匹配上存有一定差距,加大了專項產品的落地難度。

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針對推進過程中遇到的上述困難,他們將深入分析當前高質押率的內在原因,重點針對市場前景良好、競爭力突出,並且主要股東有意願在行業領域內深耕細作的上市公司及大股東進行精準救助。

此外,保險資金不能僅進行一時應急性救援,而是應探索構建化解股權質押風險長效機制,提高救助效率。

目前,保險資管公司達成的共識是:對於因行業前景黯淡、產能過剩、盲目投資擴張、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進行惡意套現或加高上市公司杠杆進行高風險投資,從而導致質押率高企的上市公司,不會將其作為專項產品的紓困對象,而是應由市場通過重組、退市等方式出清。“保險資管公司也需要對投資者負責任,因此要守住風險底線。”

穿透原則 或納入大類資產比例

保險專項產品的發行方是保險資管公司,投資者則主要為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預計保險公司會成為專項產品認購的主力。”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

為了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參與投資,《通知》規定保險公司投資專項產品的账面餘額,不納入權益類資產計算投資比例,納入其他金融資產投資比例監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正向引導作用。

不過,仍有保險機構提出疑問:保險資金一旦購買了保險資管公司發行設立的保險專項產品,在“償二代”新監管體系下,如何確定基礎風險因子及資產認可比例?是否會降低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

據保險資管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根據近期市場調研情況,銀保監會正在研究採用穿透原則,按照專項產品底層基礎資產類別,或納入相應大類資產比例。關於涉及“償二代”的計算,監管部門也正在進行積極研究,或考慮參照保險資管產品進行計算。

四種模式 勾勒保險紓困路線

由於具備長久期特性,保險資金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資本市場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長期資金來源之一。據了解,除專項產品之外,目前保險業參與紓困上市公司及民營企業還有以下三條重要途徑。

一是用好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工具,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幫扶小微民營企業。據上證報獲悉,目前,已有機構擬通過債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對接陷入流動性困境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和民營企業,為其提供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的資金支持。

二是支持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參與債轉股,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證報獲悉的一組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保險資金參與債轉股項目金額達666.5億元。

三是積極探索開展支農支小,發揮“保險+融資”的綜合優勢,支持合作社、農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小微企業融資。上述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保險機構支農支小累計放款金額184.8億元。

銀保監會此前已表示,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支持保險機構增加對上市公司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規模,調整和優化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等領域監管制度,對符合國家戰略和巨集觀政策導向的項目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不斷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