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益生菌可有效治療新生兒黃疸


老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加上亞洲人本就是黃皮膚,不少家長對新生兒寶寶皮膚髮黃並不在意。新生兒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有統計顯示,80%的早產兒、60%足月兒都會出現黃疸現象,一般為生理性黃疸,如果出現病理性黃疸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對於新手媽媽們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只有充分的了解「敵人」,才知道如何解決它。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會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的。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1.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2-3天,一些新生兒的皮膚會出現發黃的現象,到出生第七天時,發黃最明顯,這叫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程度較輕,通常在生後7~10天內逐漸消退,一般不超過2周。

生理性黃疸,尿色稍黃,但尿布不被黃染,大便的顏色也不淺。一般寶寶情況良好,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

2.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發生的時間相對較早,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後24小時內就已經出現明顯的黃疸現象。

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他們產生的膽紅素主要會通過胎盤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最終通過母親的肝臟和膽道系統排泄掉。由於胎兒在母體內是一個「相對缺氧」的狀態,胎兒的紅細胞數量要比成人多很多,因此新生兒出生的時候所攜帶的紅細胞也比成人高很多,但是這個時期的紅細胞壽命比較短,同時由於新生兒脫離母體後會建立自己的呼吸,供氧更加充足,身體也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來攜氧。

因此在出生後,新生兒體內的紅細胞會有一個短期內大量破壞的過程,足月新生兒的膽紅素的生成量是成年人的2-3倍,而這個時候新生兒自身的肝臟功能還不成熟,沒有能力處理那麼多膽紅素,再加上又失去了母親的幫助,這些大量產生的膽紅素就會在短時間內蓄積形成一個高峰,這就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來源。

病理性黃疸的寶寶,則可能同時伴有比較明顯的精神和食慾不佳的表現,如不願吃奶、吸吮力差、沒精神、或尖叫、抽搐,或出現嘔吐、腹瀉、發燒或體溫低,或大便顏色發白、肝和脾腫大等。

1.、母乳餵養退黃

儘早母乳餵養。因為餵養寶寶越早,胎便就會越早排出;另外,也要給寶寶充足的水分,保證寶寶一天排尿6~8次。

2、曬太陽

讓太陽曬曬寶寶的皮膚,主要曬腦後部、背後和小屁屁,最好選擇上午11點以前,一般曬10~20分鐘左右;

要用不透光的黑布遮蓋寶寶的雙眼,保護好眼睛,並注意保暖,且不要曬傷寶寶的皮膚。

3.、光照療法

根據寶寶的黃疸程度,可能需要在醫院採取光照療法來退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照藍光」,需要在醫院進行。

嚴重黃疸可能會引起可怕的膽紅素腦病,對寶寶健康造成永久性傷害。

所以,媽媽們要及時發現寶寶的黃疸類型,然後採取相應的辦法,給寶寶一個健康的未來。

4、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益生菌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對於黃疸的恢復是有一定的幫助,主要是減少膽紅素肝腸循環,促進膽紅素排泄。

醫學實驗證明,添加益生菌組的退黃效果顯著優於未添加益生菌的對照組,可有效縮短新生兒黃疸治療時間,加快寶寶的康復。

兒科專家表示,給寶寶服用益生菌,對於黃疸的恢復是有一定的幫助,給寶寶服用益生菌後,其代謝產物能夠降低腸道PH值,使腸道內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降低,阻止結合膽紅素分解為未結合膽紅素,未結合膽紅素少了,血清中的膽紅素水準就開始降低。同時可以減少膽紅素肝腸循環,幫助腸蠕動,增加膽紅素排泄,黃疸消除的也就快了。

服用益生菌,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幫寶寶快速建立起腸道正常菌群,調理腸道增強腸道活力,避免便秘的發生,從而減少肝腸循環對膽紅素的重吸收。

同時益生菌也有助於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它能分解乳糖成為乳酸,減輕乳糖不耐症。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不僅可以產生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煙酸和葉酸等以供機體所需,還能通過抑製某些維生素分解菌來保障維生素的供應。

服用益生菌注意事項

沖調的時候水溫不要太熱,37度左右,保持與我們體溫接近。

打開包裝的益生菌不要在空氣中暴露,時間太長容易失活,影響它的療效。

不同的孩子對不同益生菌的敏感度和反應是存在差異的,我們要有所認識。

益生菌不是萬能葯,不要濫用,尤其是在一些有腸道出血或者侵襲性的細菌導致腹瀉的時候要特別謹慎。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