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一“熱”就生病,但清熱也要先對症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常見的寶寶問題都是“內熱”引起的。正如老話常說的“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就會生病。”

有的寶寶反覆咳嗽、動不動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有的寶寶經常鼻炎鼻乾鼻癢流鼻血;有的寶寶眼睛腫,眼屎多;有的寶寶反覆便秘,大便乾結,有的動不動口腔潰瘍、咽喉部分出狀況,這些問題看似表現不同,實×濕則都是“內熱”問題。

寶寶一熱就生病

寶寶是“純陽之體”,生命力旺盛,新陳代謝快,本身就熱,絕大多數寶寶的基礎體溫會比成年人高一些,寶寶又精力旺盛,同時現在的飲食又常常讓寶寶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養育方式上生怕寶寶受涼,常常給寶寶捂著,熱發散不出來,寶寶就特別出現各種“內熱”。一旦出現內熱,寶寶的身體就會跟隨出現各種狀況。

其中最容易引發身體狀況的就是肺熱。肺熱往上發散,不斷通過氣管、咽喉、鼻腔往外走。引起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肺熱不斷往上,會引起扁桃體紅腫,或是腺樣體肥大,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已經非常非常注意了,但寶寶就是莫名其妙又扁桃體炎複發,或是即使做了腺樣體切除手術,沒多久,寶寶又開始出狀況,關鍵就是熱的根源沒有得到解決。肺熱還會引起鼻乾鼻癢反覆流鼻血。

不止呼吸道問題,肺熱還會引起皮膚問題,“肺主皮毛”,在肺熱的情況下,寶寶也更容易出現各種皮膚問題。

而脾胃有熱時,寶寶就會腹脹、胃部常常有灼熱感,口氣重,厭食,特別容易積食。動不動出現積食性咳嗽、積食性發燒等,積食嚴重的甚至會睡著後咳嗽,大吐特吐,吐完再發燒、厭食等。有的寶寶反覆積食,最後慢慢演變成脾陰虛。

當心有熱,心火旺時,寶寶就會急躁心煩,有的寶寶會反覆口腔潰瘍,有的會出現皰疹性咽喉炎、 手足口等口腔皰疹。心火旺的寶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白天特別興奮,手腳動個不停,到了晚上又特別折騰,人非常敏感,一個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心火旺的寶寶還容易出現小便黃,味道重等狀況。

當肝有熱時,寶寶會煩躁易怒,動不動發脾氣,因為肝開竅於目,肝火旺,就會出現眼睛紅,眼屎增多等症狀,有的小朋友甚至會出現眼屎多得把眼睛糊住,眼睛紅腫等急性結膜炎症狀。

當腸道有熱時,寶寶就會大便顏色深,乾燥,有些寶寶大便非常痛苦,要很費力才能便出來,大便像羊屎蛋蛋一樣,這都是大腸積熱導致的。

因為內熱會引發這麽多問題,所以日常生活經常給寶寶清熱很重要。但在清熱之前,大家需要先辨別寶寶的熱究竟是實×濕熱還是陰虛。

實×濕熱vs陰虛,究竟該如何分辨

很多媽媽分不清楚該如何分辨實×濕熱和陰虛。在解釋之前,我們先簡單解釋一下陰和陽。

陽是體內主動、溫暖向上的,陰是體內主靜、主潤的物質,比如津液等。正常情況下,人體應該是陰陽平衡的。

這就好比我們在爐灶上燒水,爐火就是陽氣,爐灶上的水就是津液,當水燒開後,就要用小火來持續加溫,讓水既能保持熱度,又不會揮發得太快。這時陰陽就是平衡的。反應在身體上,就是不冷不熱的狀況。

如果加了一把柴,導致火突然變大,正常的水也很快就揮發完了,這是切切實×濕實×濕的熱太多了,這就是實×濕熱。就好比我們突然吃了很多熱性水果、油炸火烤、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完馬上冒痘痘、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這就是典型的實×濕熱。

如果火不變,但一直不加水,水慢慢也會燒乾,當水越來越少時,正常的火候也會覺得熱,這不是真正的上火,而是津液不夠,這就是陰虛。

反過來如果火力不足,正常的水量也很難被燒熱,這就是陽氣不足,陽虛。如果火力不變,但一直在不停的加冷水,這就是體寒。

所以實×濕熱是身體真正的熱多了,要清熱去火。而陰虛則是津液不足,要增加津液潤滑的物質。它們二者的表現雖然一樣,但處理方法完全不同。

既不能把實×濕熱當成陰虛來處理,也不能把陰虛當成實×濕熱處理。如果把陰虛處理成實×濕熱,你會發現天天給寶寶清熱,他的熱還是越來越嚴重。很多南方的媽媽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習慣喝涼茶,也習慣性認為寶寶內熱重,動不動給寶寶喂涼茶。結果就會發現天天喝涼茶,寶寶還是上火。當她們知道是陰虛,改用滋陰手法後,沒幾天功夫,“熱”就消失了。

所以分辨清楚再對症處理很重要。

陰虛的主要表現

陰虛的表現其實×濕很明顯,抓住以下三點,就很容易判斷:

1、看下眼袋。陰虛的寶寶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徵,就是下眼袋特別紅。有的寶寶下眼袋成紫紅色,陰虛嚴重的寶寶下眼袋會呈現黑紫色。基本只要你發現寶寶下眼袋特別紅,這都說明寶寶是典型的陰虛。

2、摸手心。正常情況下,寶寶的手心是溫熱的,摸起來是正常的溫度。如果寶寶的手心摸起來燥熱燥熱的,雖然寶寶手心有時候有出汗,有潮潮的感覺,但整體溫度明顯高,這都是陰虛火旺的表現。

3、看舌頭。通常來說,正常、健康的舌頭,舌質應該是粉色的,舌苔應該是薄且濕潤的一層白苔。如果寶寶舌頭很紅,嚴重的還會出現深紅色、絳紅色,但卻沒有舌苔。這就是典型的陰虛。

判斷陰虛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愛喝涼的吃冰的東西,大冬天也只想吃冷飲,但上火也會有這個表現。我覺得還是抓住前面三個重點判斷起來更方便。只要寶寶滿足其中1-2項,都代表有陰虛火旺。

上火的主要表現

上火通常用舌診結合身體的具體表現來判斷更方便

首先大家要了解舌頭的區域對應的身體部位,舌尖對應心肺,舌中對應脾胃,舌根對應腎,舌兩側對應肝膽。判斷孩子有沒有熱,要看舌頭對應的位置

如果舌尖顏色鮮紅,還伴有口臭、眼屎多、小便黃、口腔潰瘍或口腔皰疹等症狀,這說明心火旺。

如果舌尖顏色紅,有紅點點突起,紅得發亮,寶寶呼氣明顯覺得潮熱,用手摸他肩背,大椎,肺腧的位置,摸上去也特別燥熱,則表示有肺熱。如果寶寶鼻子呼出來的氣明顯有燥熱感,動不動流鼻血,這也是肺熱引起的。肺熱還會引發皮膚問題、便秘等。

如果舌頭兩側肝的反射區,顏色過紅,表示肝火旺。寶寶就會脾氣大,煩躁不安,也會容易眼睛紅,眼睛癢,眼屎增多。

如果舌頭中部脾胃反射區,舌苔白厚,這說明脾胃有熱,寶寶容易嘴唇很紅,口氣很重,這就說明脾胃有熱。寶寶容易出現厭食、積食。積食生熱,舌苔會又黃又膩,寶寶特別容易出現容易出現積食性發燒和咳嗽,而脾胃的熱又會引起肺熱,加重陰虛的狀況,一旦受寒,寶寶就會馬上出現感冒、流鼻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問題。

很多時候,剛開始寶寶出現陰虛的時候家長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滋陰,同時飲食沒有控制,繼續甘肥厚膩的食物,在身體承受不了的情況下,這些食物會引起積食,積食生熱,最後就變成又有熱又陰虛。

氣候環境也同樣會造成影響,比如現在天熱了,陽氣盛,也很容易陰虛與實×濕熱交織出現。

這種情況下,就要先處理實×濕熱,把熱清走,然後再滋陰,來補足津液的虧損。

如果你還是覺得自己判斷不出寶寶究竟是實×濕熱還是陰虛,可以回憶一下寶寶的飲食狀況,回想他出狀況前後的表現,以及對照我前面分享的方法按部位仔細對照分辨。

處理實×濕熱要大力清熱

如果寶寶有實×濕熱的症狀,則需要大力清熱。對於小寶寶的清熱方法最好用的是推拿+食療

清熱的推拿手法很多,大家要掌握的幾個基本手法是:清天河水+清肝經+清心經,寶寶有熱的時候,就做這3個穴位也足夠了,掌握起來又簡單,又好用。前段時間仔仔內熱咳嗽,我沒辦法給他推,教了他方法,他自己推效果也很好。所以大家可以大膽做哦!

如果熱很重,這幾個穴位可以做到500-800次,左右手同時做,每天做2-3次,效果非常好。寶寶小,心經和肝經可以同時清。

這裡也要特別解釋一下,很多媽媽在看了我的圖示後問我清和補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這裡我再次說明一下,小兒推拿分為不同的派別,不同派別手法上是有差異的。我學的海派小兒推拿,海派小兒推拿發源於上海嶽陽醫院。海派小兒推拿手法中,旋推為補,直推為清,所以圖示是沒問題的。這些手法我已經用了好多年了,都是安全有效的!

在此基礎上,如果有肺熱,可以增加清肺經,如果有便秘,可以增加清大腸經,如果有脾胃熱,可以清胃經,加積食的手法。

食療方面,有清熱效果的食療都可以用,像本周在團的竹蔗茅根水就是專門針對實×濕熱的,清熱效果特別好,主要它煮出來的水是甜甜的,小朋友更愛喝。我家仔仔是從小喝到大,每次上火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竹蔗茅根水。

除此之外,蘆根玉米須水、金銀花茶、蒲公英茶、菊花茶、魚腥草水、蓮心茶、絲瓜、苦瓜、芹菜、枸杞藤等都可以清熱。只是很多味道比較苦,小朋友不喜歡。

陰虛的寶寶要重點滋陰

陰虛的寶寶非常多,我建議大家平常要經常滋陰。尤其如果寶寶肉、甜食、冷飲、油炸的食物吃得比較多的情況下,不管有沒有陰虛的症狀,都可以適當的滋陰。

滋陰的推拿手法是:

其中我特別介紹一下陰陽平衡手法,它是一套複合手法,但特別好用,不管寶寶是陰虛或是陽虛,都適用。那些陰虛嚴重的小寶貝用這套手法更是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具體手法是:推三關300次,退六腑100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300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100次。

所有的手法全部做一次為一遍,寶寶陰虛時,這套手法一天一遍即可。陰虛嚴重的小朋友,可以每天兩次。

再這套手法基礎上,配合按揉內勞宮、外勞宮、二馬穴、太溪、足三裡和捏脊。只是滋陰的捏脊是從上往下捏,效果更好。

陰虛的食療我自己最喜歡用的是酸梅湯,因為現在很多寶寶都是陰虛的同時還有積食,而酸梅湯可以一邊滋陰、一邊消積食,同時還健脾,這樣就在滋陰的同時,把積食也改善掉了,沒有積食,也不會脾胃生熱而上火。

夏天滋陰用烏梅白糖水也可以,烏梅有明顯的滋陰效果,用5顆烏梅,放入水中浸泡1小時後,再大火燒開,轉小火煲1小時左右加適量白糖就能變成好喝的烏梅白糖水。只是這個烏梅白糖水就沒有消積食的效果,但生津滋陰的效果很好。

同樣還可以喝烏梅三豆飲效果也很好。烏梅3-4顆,綠豆、黃豆、黑豆按1:1:1的比例先浸泡,再加水放入烏梅一並煮熟,這個清熱又滋陰。也可以把黑豆換成紅豆,效果也不錯。

家裡有豆漿機的話,可以在浸泡豆子的時候,用足夠的水把烏梅浸泡,然後用浸泡烏梅的水來打成豆漿,又好喝又不浪費,功效一樣好。

烏梅三豆飲可以滋陰也可以清熱,但是它的清熱能力沒有竹蔗茅根水強,滋陰效果也不及酸梅湯,但整體效果也很不錯。

如果寶寶陰虛非常嚴重,我也特別推薦大家可以用下面這個滋脾陰的方法,我介紹很多媽媽用過,大家都反應很有好。

具體配方是: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各9克,麥冬、沙參、生地各6克。

把這些藥放入鍋中,加入四杯水,用大火煎煮,煮開後,轉小火再煎半小時。大約剩下兩杯左右的藥汁時,把藥汁濾出,加入冰糖,放溫給寶寶喝。

這是6歲寶寶的量,6歲以下的寶寶使用時用量酌情減少,3歲的寶寶用量減半。

如果寶寶既有內熱又有陰虛,處理方法上,不管推拿還是食療,要先用清熱手法,把熱處理掉。等問題處理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大力滋陰。

如果日常保健,則可以把清熱、滋陰、補脾、祛濕結合起來用效果更好。

當然,不管清熱還是滋陰,最最重要的,還是日常的飲食要均衡,當飲食均衡,堅持運動、讓寶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之後,寶寶體質才會更好哦!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谘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髮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