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病寒為先,是什麼導致了寒濕?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裡面記載了寒邪對健康的危害;自古就有「百病寒為先」,可見寒對人們健康影響很大,特別是寒冷的冬季,大家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這是因為氣溫過低,陽氣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弱,寒冷濕邪更易入侵,於是身體遇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神經、臟腑、關節、肌肉等跟著受到影響,就會誘發許多身體的不舒服和疾病的發作;比如一到冬季,感冒、咳嗽、氣管炎、鼻炎、胃炎、心血管病、風濕關節炎、類風濕等大多與體內的寒濕邪等有關係。

一、寒濕到底有哪些表現呢?

1、整天感覺沒精神,全身疲憊乏力;早上愛睏,沒精神;

2、面色差,臉色蒼白或灰暗,全年身體怕寒怕冷怕風,手腳冰涼,特別冬季更是冷得難以忍受;

3、脾胃差,消化差,經常腹脹腹痛腹瀉;

4、經常感覺腰酸背痛,關節痛、頸肩痛、下肢痛、關痛等時有發生;

5、腳踝浮腫,特別是白天稍稍活動量大,晚上腳會有點腫脹;

6、皮膚病經常會有,如濕疹、瘙癢、牛皮癬;

7、臉上長痘和斑,氣血不足,提前早衰,老的快,特別女性的婦科疾病(月經不調、宮寒、痛經)等不間斷。

8、小便不利,有殘尿感,尿量少,晚上常常上廁所;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

9、嘴唇顏色淡,舌苔發白,滑而濕潤;

10、容易感冒並且感冒反覆,恢復時間長,

當身體有這些癥狀或某些特徵時,說明體內已經有了寒濕。

二、是什麼導致了身體寒濕過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寒濕在體內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現代的人們,寒濕重很大的原因是個人因素、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等所造成的,如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精神、心理等等

1、生活不規律,作息不正常,身體長期處於疲憊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吧,有些朋友經常熬夜,長期下去很容易損耗體內的陽氣和氣血,就導致了寒濕邪氣極易侵入身體;打個比方,周末或者節假日,眾多朋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瘋了一夜,可到了第二天,身體不舒服便上門來了;因此,當面色差、精神差、憔悴、沒精打彩、頭暈沉沉、身體疲憊時,不妨先看看自己的作息是否正常,千萬不要再熬夜了。

2、穿著打扮,環境影響。不是說只有冬天才會受寒,現在的環境使人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能受到寒濕邪等。很多女性愛美,經常短裙或者薄薄的褲子,露肚腹、露腰部、不穿襪子露腳部,時間久了,寒濕肯定會侵入身體;特別是現在,人們過於享樂,重視舒適程度,不樂意受熱耐寒吃苦,過度依賴冷氣機;炎熱夏季,氣象炎熱,本來需要人們流汗出汗排濕排毒的,結果不管是家裡還是辦公室,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處處都有冷氣機相伴,的確是涼快了,的確也是舒服了,可感冒、頭痛咳嗽、全身酸疼、關節不舒服、身體疲憊、精神差等等各種癥狀也來了。順應自然四季變化,遵從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特點,冷的時候禦寒保暖,熱的時候出汗流汗。

特別注意的是:寒濕特別容易從頭部、肩頸、胸、肚臍、腰、腳侵入,所以一定要做好這些部位的保暖和防寒。

3、寒從口入,飲食不當。不少朋友長年飲食不注意,暴飲暴食,飢一頓飽一頓,喜歡寒涼、冰冷、難消化食物或者飲料,積寒鬱中,很容易刺激脾胃,影響消化,影響臟腑功能和陰陽平衡,這樣長期下去,易受寒涼入侵身體,損傷陽氣,對身體健康傷害也非常大。

4、缺少運動,精神壓力大,焦慮抑鬱;現在人們的通病:久坐少動不運動;長時間坐著,影響血液循環;不想運動,不想走動,身體熱量不足,無法排汗排濕,體內堆積的濕氣就會越多,所以想要快速的祛除濕氣,適度運動,出出汗是一個很好方法;精神壓力大,抑鬱焦慮,心理負擔大,每天緊繃繃的,會影響血液循環,就會導致寒濕重,因此要調整好自己,平和心態,讓大腦多多休息。

三、怎麼預防和祛除寒濕呢?

其實,當看了上面所說的導致寒濕過重的原因後,就應該知道預防和祛除寒濕的方法。適當運動多出汗,合理睡眠不熬夜,禦寒保暖要及時,均衡營養不貪涼,心態平和積極樂觀,四季養生順天時。這裡再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時我們可以通過按揉或者艾灸一些特定的穴位來祛除寒濕,一般可以祛濕的穴位有:豐隆、承山、中脘、神闕、關元、曲池、陰陵泉、三陰交、命門、足三裡、湧泉等;一般可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每次選2-4個穴位,按揉3-5分鐘,每天2次;艾灸每次每穴15-30分鐘,每日1次。特別是現在冬季,朋友們可以經常用艾葉和生薑煮水後泡腳,每次10-20分鐘,每周3-4次,即禦寒暖身,又祛濕除寒,簡單實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強身健體,延緩衰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