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體自帶6大祛濕穴,每天抽出10分鐘,7天趕走濕氣,百試百靈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冷氣機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冷氣機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濕不濕,看這裡:


1、起床看感覺:如果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這個情況是因為濕氣偏重引起的,濕氣重濁就會導致頭暈,沒有精神,會對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擾。


2、出現消化不良:濕氣過重會影響腸胃消化功能,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癥狀,而且小孩和年輕人大多還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粘黏的癥狀。


3、容易導致風濕:濕氣重的時候就會影響關節,造成阻滯關節,導致關節疼痛,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無法動彈。並且,濕氣重還會讓人感覺頭昏,下肢酸楚,關節疼痛。


4、容易出現青春痘:濕氣重的人皮膚比較油膩,因此常常會長青春痘。無論冬天還是夏天臉上都喜歡出油,摸上去能感覺到膩膩的,那就是體內有濕氣。


5、睡覺流口水: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處於一個排泄的放鬆階段,而體內濕氣重脾胃虛弱,口水就會自行流出了。


6、早上刷牙噁心:起床後刷牙喜歡嘔吐反胃,感覺嗓子有異物感,會出現想卡痰的現象,也只是一點點吐不出來,這個癥狀也說明體內有濕氣。



6個穴位讓你「無濕一身輕」


都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除濕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看專家教你有效去除體內濕氣的絕招,經常揉按身上這6個排濕穴位,把體內濕氣排出去。


1、 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功效】: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主要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2、 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3、 中脘穴


【位置】:位於腹中線上,臍上4寸,即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是胃的弘揚彙集之處。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均可取中脘為主進行治療。


4、 足三裡穴


【位置】: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往下4橫指、脛骨外側4橫指。

【功效】: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疏風化濕、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的作用。



5、復溜穴


【位置】:位於小腿內踝和跟腱之間向上3指寬處。「復溜」一詞中,「復」是反覆,「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蒸發上行。

【功效】:按揉復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謝正常。


6、 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彎曲胳膊肘時,肘橫紋末端的凹陷處即是。

【功效】: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找到這6個 穴位,艾灸、刮痧都能起到除濕的作用。不具備條件的人也不用急,現在教你一套「葵花點穴手」,用手指點揉穴位除濕祛病。


【操作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每個穴位上重複這個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方法雖然對於濕氣有一定的預防和抑製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濕氣,而且花費的時間會很長,並不適用於上班族等比較忙碌的人和濕氣嚴重的人,祛濕是迫在眉睫的。



濕氣太重,7天趕跑


中醫認為濕氣以虛證居多,治療大法以補為主,或滋陰祛濕,或溫補脾腎、引人歸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肖、淑·夫*,**陽·清、濕-·-·-飲-----經過肖家200餘年的傳承,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倡導的是 「 健脾祛濕,五腑同調,多向調節,由內而外」 的全新理念,此方是由薏苡仁、芡實、茯苓等24味上等中藥經過「三煎三榨」之後,再小火熬製,最後以蜂蜜収膏,一拉成絲,滴水成珠,不含任何防腐劑,久放不腐。看起來膏方透亮,色澤瑩潤,吃到嘴裡,細滑如飴,醇香柔和,口感超好。將原材料64倍濃縮形成藥之精華,小分子藥材比普通茶飲更易吸收,效果固然也最好,達到健脾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臨床數據顯示一般使用一周左右,就會有明顯感覺,比如背部痘痘褪去,口臭癥狀緩解等,傳承數百年來深受患者的喜愛和業內專家同仁的認可與支持,現已在國家食葯監局備案,國內人群手動網路即可查找,但對於國外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溫馨提示:


1、 久坐不運動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會越多,因此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腳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因此,適當運動可過身體器官協調動作,加速「排濕」。


2、 不注意生活細節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身體裡的濕氣加重,比如穿衣過少、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因此注意保暖,洗頭後及時吹乾、適當開窗通風都能減少濕氣侵入人身體的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