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有報導稱新冠病毒能在康復者體記憶體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該如何看待?

較真要點:

查證者:韓越丨劍橋大學病毒學博士後

一、原研究到底說了什麽

3月5日,有報導稱“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在康復者體記憶體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乍一看,大多數人可能會理解為——雖然患者已經康復了,但是患者自身還會攜帶一定數量的病毒,而這種狀況可能維持數周,在這數周的時間內,康復者還存在將病毒傳染給身邊人的風險,但是風險較低。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這篇2月27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論文,內容只有一頁。文章的原意為:四名中國的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感染,為輕度或中度患者。發病初期他們的核酸檢測為陽性,CT檢測顯示肺部有陰影;經過服用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三名患者的症狀完全消失,CT結果正常,第四名患者的CT也呈現明顯好轉的結果。

出院前四名患者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出院後,他們繼續5天的居家隔離。然而,四名患者在這之後的5到13天中,又分別進行了3次核酸檢測,且他們的3次核酸檢測都呈現陽性。但患者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CT結果也和出院時沒有任何變化,此外也沒有任何家庭成員被感染。

以上案例真的能得出“病毒能在康復者體記憶體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的結論嗎?我們先從 “檢測複陽”說起。

二、出院後病毒檢測“複陽”是怎麽回事?

近期,國內新冠肺炎的新增病例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但另一方面,一些地區報導了出院患者回家後,又被檢測出病毒陽性的“複陽”現象,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現象。

已經治好的病怎麽就又“複發”了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還要先了解新冠病毒的檢測方式。

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極不穩定,檢測到它需要用到RT-PCR技術。RT-PCR技術(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是核酸檢測技術中的一種,原理是使用特定的引物,將病毒的RNA合成為cDNA(互補DNA),再對合成的cDNA進行擴增,並通過熒光探針檢測這些擴增產物。當擴增達到一定次數後,若病毒核酸片段數量超過一定閾值,就會被定義為陽性,小於一定的閾值,則被定義為陰性。

顯然,核酸檢測為陰性並不能代表病毒完全不存在

鼻拭子、咽拭子、痰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都可以作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樣本,其中鼻咽拭子采集快速、方便,所以最為常用。鼻咽拭子樣本來自患者的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本身病毒量就比較低,會增加假陰性的概率。

而上述案例中的“複陽”可能和病毒的複製周期有關。

病人在病情好轉的過程中,將受感染的細胞從人體徹底清除,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就是病毒的排毒期。

排毒期間會出現間歇性排毒的情況,簡單說就是被感染的人會經歷從病毒在體內被控制,到病毒不再增值、數量下降,停藥後少量反彈的過程,所以排毒期也可能會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現象。以流感為例,兒童在給藥康復後,一般需要平均7-8天的排毒期才能將病毒徹底從體內排出。而且對於免疫力比較弱或者上了年紀的人,病毒從人體內排出可能有延遲,所以很可能出現康復後再測還是陽性的情況。康復後核酸檢測陽性,並不代表病情再次複發或者再次感染

而且從理論上說,檢測出病毒的核酸,並不代表檢測到了完整的、有感染力的病毒,有可能只是病毒核酸的片段

三、“複陽”患者有傳染力嗎?

首先,對於康復的患者來說,體內已經存在針對病原體的抗體,再次被感染的幾率很低。至於“複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力、傳染力多強,目前均無相關的證據。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也表示,目前“複陽”的傳播力有多大尚不清楚,因為陽性不一定是真病毒,有可能是病毒屍體或碎片,所以還要繼續研究,看到底有沒有傳染性。

從當前臨床的例子來看,尚未發現“複陽”患者出現人傳人的情況。本文開頭提到的案例中也同樣未出現人傳人的情況。不過,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出院後繼續進行一段時間的居家隔離,還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原報導標題中的“病毒存留數周但傳染力變弱”的表達並不準確,具有一定的誤導性。

原論文末尾特別提到“這項研究僅限於少數輕度或中度感染的患者。對於非醫護人員及出院或隔離後感染較嚴重的患者,應進行進一步的隨訪研究”,可見報導標題的說法是很片面的。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