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磊:2023年房地產市場展望(供給篇)

  意見領袖 | 夏磊

  截至目前,22個熱點城市2022年三批次集中供地均已完成,部分城市在繼續第四批次集中供地。今年的土拍規模、結構直接決定明年的建案供給數量、供給格局。一般而言,房企從拿地到取得預售證所需時間會因當地政策、項目體量、開發商資金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拿地之後,3個月之內應該開工,超期2年政府可無償收回,因此從趨勢上,今年土拍情況,直接決定明年建案的供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房地產工作重點仍是“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明年新供住宅,將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今年新拿地項目,二是庫存項目盤活。今年土地市場成交冷清,明年是否面臨有效供應不足的壓力?進而有局部城市房價上漲壓力?

  本文從今年的土地供應量、拿地主體、供地節奏等方面,探討明年的新房供應格局。

  今年供地少,明年新增住房供應有缺口,亟需盤活存量

  當前已供地量僅為去年全年一半。2022年1-11月,全國住宅用地共成交規劃建築面積9.1億平,佔去年全年的51.4%,與往年成交量相比,供給不足。而2019-2021年全國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分別為:21.0億平、23.5億平、17.7億平。

  明年住宅供給預計存在1.6億平缺口,需要盤活庫存項目補足。前11月全國住宅用地成交9.1億平,熱點城市還在積極謀劃第四批集中供地,12月預計還會有0.9億平的新增宅地成交,預計全年成交10億平住宅用地。假設100%會被正常開發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則新地塊對應明年住宅供給10億平。

  2022年預計全國建案銷售13億平、商品住宅銷售11.4億平,假如明年銷售11.6億平,那麽將有1.6億平住宅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廣義庫存較高,說明市場上有大量庫存項目需要積極盤活。今年1-11月份,全國狹義庫存,即建案待售面積5.5億平,累計同比增長10%,預計去化周期5個月。廣義和更廣義庫存2022年出現小幅度下滑,但總量仍處於高位。截至11月,廣義庫存,即已開工未售的面積42.6億平,去化周期較2021年底增長5個月,達到35個月;更廣義庫存,即含待開發土地的未售面積51.2億平,去化周期較2021年底增長7個月,達到42個月。

  預計明年不同能級城市住宅供給情況差異較大

  1、一線市場熱度較高,需要積極盤活存量項目、新盤快速入市,以維持供需平衡下的房價穩定

  一線城市市場較熱,當年銷售一般都大於上一年土地供給。“本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上一年住宅用地成交建面”,該比例可以粗略表征供需關係。2020年一線城市該比例接近114%,2021年為99.3%。

  預計一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1048萬平缺口。2022年1-11月,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2643萬平,佔全國比例為2.9%。預計今年全年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2800萬平左右,假設100%會被正常開發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2800萬平的住宅銷售。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3773.3萬平,2023年全年住宅銷售3848.4萬平,那麽將有1048萬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2、二線城市處於供需平衡的臨界點,盤活二手項目很重要

  預計二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0.1億平缺口。1-11月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2.1億平,佔全國比例為22.8%,預計今年全年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2.2億平左右,假設100%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2.2億平的住宅供給。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2.1億平,2023年2.3億平,那麽將有0.1億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3、三四線市場疲軟,有供給過剩風險

  預計三四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1.4億平缺口。1-11月三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6.7億平,佔全國比例為74.2%,預計今年全年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7.5億平左右,假設100%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近7.5億平的住宅供給。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8.9億平,2023年全年住宅銷售8.9億平,那麽將有1.4億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三四線城市供地充足、市場疲軟,有供給過剩風險,後續無需大幅供地,應將重點放在保交付、消化存量供給上。

  城投拿地影響供應節奏,階段性影響供給

  在民營企業整體拿地意願減弱的情況下,部分城市的城投企業開始積極拿地,從拿地金額方面看,無錫、福州、蘇州、鄭州、沈陽、青島、武漢、濟南所供地塊主要由城投托底,在武漢、沈陽等城市城投企業拿地金額佔比超60%。

  地方城投企業不同於高周轉的房企,在地塊推進上整體速度相對緩慢。統計顯示,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塊中,規模房企拿地開工率高達61%,而城投公司拿地開工率僅23%。截至2022年8月,2021年集中供地項目中,國央企整體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而地方國資(以城投為主)整體項目入市率不足10%。

  城投公司拿地基本是以底價成交,且所拿地塊多數是非熱門地塊,托底意圖明顯。城投公司本身並不是專業的開發商,其在土拍市場托底拿地更多的是出於穩定市場的考慮。所以城投自行開發項目可能性小,一般會在拿地後再交由專業的開發商開發地塊,中間存在較長時差。

  城投入場,有地方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考慮,但城投開發經驗不足,後期需要通過代建等方式運營土地,開發節奏較慢。

  風險提示: 疫情風險超出預期;政策突發調整;統計數據誤差。

  1、今年供地少,明年新增住房供應有缺口,亟需盤活存量

  當前已供地量僅為去年全年一半。2022年1-11月,全國住宅用地共成交規劃建築面積9.1億平,佔去年全年的51.4%,與往年成交量相比,供給不足。而2019-2021年全國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分別為:21.0億平、23.5億平、17.7億平。

  明年住宅供給預計存在1.6億平缺口,需要盤活庫存項目補足。前11月全國住宅用地成交9.1億平,熱點城市還在積極謀劃第四批集中供地,12月預計還會有0.9億平的新增宅地成交,預計全年成交10億平住宅用地。假設100%會被正常開發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則新地塊對應明年住宅供給10億平。

  2022年預計全國建案銷售13億平、商品住宅銷售11.4億平,假如明年銷售11.6億平,那麽將有1.6億平住宅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廣義庫存處於歷史高位,說明目前市場上有大量庫存項目需要積極盤活。今年1-11月份,全國狹義庫存,即建案待售面積5.5億平,累計同比增長10%,預計去化周期5個月。廣義和更廣義庫存2022年出現小幅度下滑,但總量仍處於高位。截至11月,廣義庫存,即已開工未售的面積42.6億平,去化周期較2021年底增長5個月,達到35個月;更廣義庫存,即含待開發土地的未售面積51.2億平,去化周期較2021年底增長7個月,達到42個月。廣義庫存較高,說明市場上有大量庫存項目需要積極盤活。

  2、預計明年不同能級城市住宅供給情況差異較大

  2.1、一線市場熱度較高,需要積極盤活存量項目、新盤快速入市,以維持供需平衡下的房價穩定

  一線城市市場較熱,當年銷售一般都大於上一年土地供給。“本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上一年住宅用地成交建面”,該比例可以粗略表征供需關係。2020年一線城市該比例接近114%,2021年為99.3%。

  預計一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1048萬平缺口。2022年1-11月,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2643萬平,佔全國比例為2.9%。預計今年全年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2800萬平左右,假設100%會被正常開發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2800萬平的住宅銷售。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3773.3萬平,2023年全年住宅銷售3848.4萬平,那麽將有1048萬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2.2、二線城市處於供需平衡的臨界點,盤活二手項目很重要

  預計二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0.1億平缺口。1-11月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2.1億平,佔全國比例為22.8%,預計今年全年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2.2億平左右,假設100%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2.2億平的住宅供給。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2.1億平,2023年2.3億平,那麽將有0.1億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分熱點城市來看,熱點二線城市市場熱度較高將造成比較大的供需缺口,需要盤活一定的存量項目進行補足。非熱點二線城市市場活躍度較低,供需缺口較小,甚至存在已供給的住宅用地賣不完的情況,後續供地需謹慎。

  2.3、三四線市場疲軟,有供給過剩風險

  預計三四線明年住宅供給存在1.4億平缺口。1-11月三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6.7億平,佔全國比例為74.2%,預計今年全年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在7.5億平左右,假設100%形成有效可售供應,對應明年近7.5億平的住宅供給。預計2022年全年住宅銷售8.9億平,2023年全年住宅銷售8.9億平,那麽將有1.4億平缺口要靠存量項目供給。

  三四線城市供地充足、市場疲軟,有供給過剩風險,後續無需大幅供地,應將重點放在保交付、消化存量供給上。

  3、城投拿地影響供應節奏,階段性影響供給

  無錫、福州、蘇州、鄭州、沈陽等熱度較差城市依靠城投托底拿地,可能不會很快開發。在民營企業整體拿地意願減弱的情況下,部分城市的城投企業開始積極拿地,從拿地金額方面看,無錫、福州、蘇州、鄭州、沈陽、青島、武漢、濟南所供地塊主要由城投托底,在武漢、沈陽等城市城投企業拿地金額佔比超60%。無錫、濟南、鄭州等地城投拿地金額佔比也超過50%。

  地方城投企業不同於高周轉的房企,在地塊推進上整體速度相對緩慢。統計顯示,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塊中,規模房企拿地開工率高達61%,而城投公司拿地開工率僅23%。截至2022年8月,2021年集中供地項目中,國央企整體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而地方國資(以城投為主)整體項目入市率不足10%。

  城投公司拿地基本是以底價成交,且所拿地塊多數是非熱門地塊,托底意圖明顯。城投公司本身並不是專業的開發商,其在土拍市場托底拿地更多的是出於穩定市場的考慮。所以城投自行開發項目可能性小,一般會在拿地後再交由專業的開發商開發地塊,中間存在較長時差。

  城投入場,有地方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考慮,但城投開發經驗不足,後期需要通過代建等方式運營土地,開發節奏較慢。

  一線、長三角等核心熱點城市國企拿地佔主流,開發速度預計相對正常。北京、上海、天津、長沙、重慶、蘇州、南京、廈門在今年二批次土拍中國企始終為拿地主力,拿地金額佔比超50%,其中,北京超九成以上。除北京等一線城市外,保利、中國鐵建等大型國央企也積極在長三角城市群拿地。

  地方國企由於具備資金優勢,項目大概率會如期開發。大型央企以及地方國企直接受國家或地方政府監管,資金流動透明,不會出現預售資金被挪用的風險,購房者對國企的信任感相對較強,所以回款狀況相對較好。並且國企具有融資成本低、資金實力雄厚這一獨特優勢,沒錢建房、房屋爛尾、無法交付等問題發生概率小,預期項目將會如期開發。

  (本文作者介紹: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