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葯能掰開吃?中藥太苦加點糖?20個常見吃藥誤區,記住全家受益!

生病了,應該及時看病吃藥。提到吃藥,許多人習慣於放飛自我:隨意用藥、隨時停葯、跟風吃藥、照搬大人「經驗」給孩子吃藥……

吃藥那些事兒,誤區非常多!今天,樂約健康(ID:leyijk)就用一些吃藥小常識提醒大家:別「吃錯」葯!

吃藥時間篇

誤區1.

一天吃幾次,怎麼定?

首先要看說明書。如果說明書上寫一日兩次,意味著每間隔12小時需服藥一次;一日三次則是每8小時服藥一次。

時間間隔相對平均,可使血葯濃度在全天保持平穩、更好地發揮藥效。

粗略地按照「早晚各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服藥,很可能造成間隔太近,血葯濃度較高,更易造成不良反應;間隔太遠,影響治療效果。

播放GIF

誤區2.

飯前,飯中,還是飯後吃?

飯前服藥:由於胃腸較空,服藥後能快速起效,通常不刺激胃腸的藥物會飯前服用,包括?

治療胃潰瘍、保護胃黏膜的枸櫞酸鉍鉀、硫糖鋁;促進胃腸動力的「嗎丁啉」;口服吸收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發揮作用的磺脲類降糖葯等。

飯中服藥:也就是進餐中途吃的葯,包括?

降血糖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非甾體類抗炎葯(美洛昔康)、骨科抗炎葯(硫酸氨基葡萄糖)、抗血小板葯、抗真菌葯、抗心力衰竭葯、抗腫瘤葯、利膽葯等。

飯後服藥:其實大多數藥物都需要飯後服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

還有一些藥物需要清晨空腹服用,比如驅蟲葯、鹽類導瀉藥、抗結核葯等。

誤區3.

中藥應該啥時吃?

滋補類可以空腹服用,安神類睡前服用,解表退熱類隨煎隨服,且儘快趁熱服用。其他類型的中藥一般飯後一小時服用。

服用方法篇

誤區1.

吃藥可以不喝水、直接吞?

不可以!手邊沒水杯,或者水溫太燙,直接「生吞」藥物,不僅容易造成藥物滯留,一些藥物「卡」嗓子裡,還可能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燒灼感等不適。

誤區2.

茶水、牛奶、果汁,可以送服藥物嗎?

不可以用它們喝葯只會添亂↓

? 茶水:茶鹼、咖啡因、鞣酸等成分可能抵消或降低藥效,或與鐵劑、鈣劑等含金屬離子的藥物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引起胃部不適。

? 牛奶:牛奶中的鈣、磷易與藥物中的有機物質發生反應,形成難容性化合物,影響藥物吸收。

? 果汁:糖分會減慢胃排空速率,影響退熱葯等藥物的吸收。果汁中的酸性還會或使藥物在胃中提前分解,降低藥效。

誤區3.

中藥太苦,可以加點糖嗎?

不可以!糖味甘性溫,腹脹中滿、濕熱內停的患者尤其要記住,吃藥別加糖,以防助濕生熱。

誤區4.

一顆葯可以掰兩瓣/拆開吃嗎?

大部分不可以!膠囊可使胃腸免於藥物刺激;剝去膠囊「外殼」,易產生不良反應;一些控釋劑和緩釋劑需要保持外層溶衣完整、使藥物到達消化道指定位置再釋放藥效,掰開可能破壞這種作用。

部分藥物可以遵醫囑掰開服用;再有些說明書提出,例如,2.5mg一片的葯,可以每次服用1.25mg,這樣的藥物就可以掰開服用。

藥物劑量篇

誤區1.

「我心裡有數,自己加/減藥量沒事兒。」

有的患者忘記服藥,往往下次服藥時兩頓攢成一頓吃;或覺得癥狀不重就減少藥量,這些做法都不對

隨意減少藥量會影響治療效果,而隨意增加藥量可導致嚴重副作用甚至引發藥物中毒。

有些家長給孩子服用成人藥物,並自行加減藥量,也不可取。兒童不是成年人的縮小版,如此「經驗」用藥,一旦中毒、傷及肝腎功能追悔莫及。所以,兒童要用兒童葯,而且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

誤區2.

「抗生素副作用大,最好減量吃。」

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的,如果使用劑量充足,敏感菌以及個別耐葯的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但如果沒有聽從醫囑,減量使用,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細菌所需的水準,感染不僅無法控制,還容易誘導細菌耐藥性,使以後的抗生素治療遇到阻力。

與減量遙相呼應的是擅自服用、加量服用抗生素。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使用抗生素並不「對症」。

藥物有副作用是所難免,服用任何藥物,遵醫囑服藥都是必要、重要的

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

如果說前面這些誤區,涉及的是「會不會吃藥」,那接下來,就是「吃或不吃」之間的糾結。

誤區1.

「發燒要不要馬上吃退燒藥?」

發熱原因不明的情況下,盲目使用退燒藥,容易掩蓋真實病情,給診斷帶來困難。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當體溫在37.2℃-38℃時,可以不吃退燒藥,但應該多喝水多休息;如果是小朋友,家長要注意孩子精神狀態,能吃能玩的寶寶不必太擔心TA發熱。

誤區2.

「癥狀好轉就能停葯了吧?」

自行停葯和自行加減藥量一樣:不可取

這裡特別要強調: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非但不能隨意停葯,通常還需要終身服藥,吃吃停停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誤區3.

「說明書上不良反應越多的葯越危險?」

實際上,不良反應記錄得越詳細,越能證明該葯的研究透徹。明確列出多種不良反應,恰恰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權衡用藥利弊。

當然,不良反應的發生有一定概率,哪怕寫了一長串,實際發生的概率可能很小,所以,醫生建議服用的葯不僅得吃,還要規律地吃。

誤區4.

「得XX病的都吃XX葯,我也吃點?」

拜託!吃藥不能跟風!病情和體質不同,具體開處方時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調整。照搬別人的「經驗」,要是吃出大毛病可怎整?!

比如,預防心肌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可以阻止血栓形成。長期服用刺激胃黏膜、導致出血傾向。長期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

誤區5.

「新葯比老葯好、貴的比便宜的好?」

沒有可比性哈!新葯問世時間尚短,臨床反饋不如老葯那麼多,對於療效和副作用的探索,還要繼續。

只要安全有效,理論上都算「好」葯,至於葯價貴賤如何選擇……多半還是根據患者經濟狀況和具體病種而定。

保健品、海淘葯,想說愛你不容易!

切記!

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

切記!

鈣片維生素,多補有害無益!

補鈣過量可能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吸收,還可能引起鈣性尿結石、腎結石等疾病。

維生素過量服用,可引發中毒,出現食慾減退、煩躁、嘔吐、皮膚瘙癢,甚至造成肝脾腫大、腎臟病變等危害。特別需要注意泡騰片式的、水果味的維生素,它們也是葯,不能過量吃

切記!

中草藥代茶飲,不宜長期喝!

中醫遣選方葯之前都要「辨證」:是肺氣虛?腎陰虛?還是氣血兩虛?……這是個專業活兒,還是交給醫生比較放心,自己用藥不萬一適得其反,就傷身了。

另外,有些頗具國民度的中藥如「銀杏葉」「決明子」等,很多人都會自行代茶飲,但俗話說「是葯三分毒」,藥性決定了它們不宜長期飲用。

切記!

海淘藥品,請謹慎再謹慎!

隨著互聯網電商的蓬勃發展,一些境外藥品如雨後春筍般,通過海淘、微商等渠道在國內市場熱銷。樂約健康(ID:leyijk)在此提醒:

購買境外藥品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藥師,確認該葯的成分、服用劑量是否合適,避免和其他正在服用的藥物成分疊加,引發不良反應。

藥物不同於其他商品,同購買要選擇資質齊全的商家,收貨時檢查包裝是否完好,以防運輸過程中破損、變質、過期,產生用藥風險。

這些葯,「禁用」人群千萬別碰!

2018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因存在心臟毒性,使用風險大於獲益,停止感冒藥「特酚偽麻片」和「特洛偽麻膠囊」生產銷售和使用,撤銷相關藥品批準文件。家裡有這兩個葯的,趕緊扔,所有人禁用了!

時隔四個月,國家葯監局再次公告稱,決定對「牛黃解毒製劑」增加警示語——本品含雄黃,不可超劑量或長期服用。同時明確規定,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