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們該如何說「不」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二十五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是由中國抗癌協會在1995年倡導發起,迄今已延續25年。通過多種形式的廣泛宣傳,們逐漸了解了更多關於腫瘤防治的科普知識,也提高了腫瘤防治的科學意識

確實,癌症是威脅人們生命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最新的癌症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保持上升趨勢。可以說,癌症帶給人們的困擾和傷害,正在逐年增加。

第二十五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預防為先」,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癌症治療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那麼,影響中國人群的重要致癌因素有哪些?對於這些避之不及的致癌因素,我們又該如何說「不「?

半分鐘讀全文

癌症來源於人體自身,由於遺傳性或非遺傳性的基因突變導致。

如果遠離致癌因素(可以促進非遺傳性基因突變的產生),中國將近一半的癌症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保持健康體重,限制酒精攝入,堅持體育鍛煉等,都是我們熟知但容易忽略的日常預防癌症行為。

除了日常生活的預防,早期篩查也是身體力行抗擊癌症的關鍵行為。

癌症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癌症是怎麼產生的」。

事實上,癌症來源於人體自身

我們都知道,除了病毒以外的任何生物體都由細胞構成。人體記憶體在無數種細胞,它們各司其職,默默地行使著自己的使命。但這些正常的細胞都有一定的壽命,會逐漸衰老、死亡,例如肝細胞壽命約500天,血紅細胞壽命約120天。

這些細胞都有著自測和自殺的功能。一旦檢測到運行中出現錯誤,會立即返工修改;如果錯誤嚴重到無法改正,細胞就會開啟自殺程序,自行結束生命。舊的細胞消亡時,新的細胞會在適宜的時機接替它們的位置和功能

但如果,細胞的自我檢測功能被破壞了,它就無法意識到自己應該退出「歷史舞台」,於是繼續帶著錯誤無休止地進行複製,並逃脫免疫系統的追蹤和製裁,往複數年甚至數十年,最終形成腫瘤

導致細胞自我檢測功能破壞的就是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指細胞基因組中出現了錯誤,通常由衰老和其他內因外因導致。

一般來說,基因突變可以被分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

遺傳性基因突變天然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中。

大約只有5%-10%的癌症由遺傳性基因突變引起

非遺傳性基因突變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致癌因素

大多數癌症的發生是非遺傳性基因突變的自然結果

影響中國人群最重要的致癌因素有哪些

了解非遺傳性基因突變在癌症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遠離致癌因素並不是一句沒有意義的口號

與行為相關的致癌因素

吸煙、二手煙、飲酒、缺乏體育鍛煉。

與飲食相關的致癌因素

水果攝入量低、蔬菜攝入量低、膳食纖維攝入量低、膳食鈣攝入量低、紅肉、加工肉類、醃製蔬菜。

與代謝相關的致癌因素

超重、糖尿病。

與環境相關的致癌因素

PM2.5、紫外線照射。

與感染相關的致癌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HPV病毒、EB病毒、華支睾吸蟲、人類皰疹病毒type 8。

國家癌症中心將以上23種致癌因素對中國所有省份(香港、澳門、台灣除外)的影響進行估算,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

2014年,中國2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可歸因於潛在的致癌因素,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45.2%。

這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癌症死亡是由於各種各樣的致癌因素引起並造成的

致癌因素對於不同省份的影響。其中,括弧中的數字代表排名。上圖為男性,下圖為女性。

如果能夠遠離致癌因素,中國將近一半的癌症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向癌症說「不」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ICR)發布權威癌症預防報告

知識點

1. 保持健康體重

2. 限制酒精攝入

3. 減少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

4. 限制含糖飲料攝入

5. 減少攝入「方便食品「和其他高脂肪、高澱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

6. 攝入富含全麥、蔬菜、水果和豆類的飲食

7. 堅持體育鍛煉

8. 不要使用補充品或保健品來預防癌症

9. 母乳餵養

這些我們熟知但常常忽略的細微行為,是癌症預防的重要戰略。所以,少喝一瓶酒,少吃一餐肉,都是在把我們從癌症的邊緣拉回。

更重要的是,除了日常生活的預防,早期篩查也是身體力行抗擊癌症的關鍵行為

寫在最後

腫瘤防治,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不斷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以及生活質量;明天,我們的任務將是徹底消滅癌症。


參考文獻

[1] Chen W, Xia C, Zheng R, et al.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9, 7(2): e257-e269.

[2] 赫捷, 孫可欣, 魏文強, et al.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 中華腫瘤雜誌, 2019, 41(1):19.

[3]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myth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