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降薪、待業、壓力大?學學開局一個碗的朱元璋工作法

多年之後的那個下午,凹叔又不禁想起,2020的那個夏天。

醫護人員們在酷暑下堅守崗位。

考生由於疫情提前和學校告別,回家備戰高考。

各行各業,都在艱難地面對新一輪的挑戰。

不管你是什麽身份,什麽職業,都承受著種種壓力。

思及此,讓人不禁大聲喊出:我太難遼。

然而,喪完之後,擦擦眼淚,生活還是要繼續。

凹叔想了想,決定給大家介紹一位史上最“難”皇帝,朱元璋。

01

開局一個碗,資源全靠攢

說朱元璋難,不是凹叔胡扯,而是他是真的出身貧苦,白手起家。

甚至他的家人都在他17歲時發生的一場饑荒裡相繼餓死了。

在開國君主中,朱元璋絕對屬於最難的,沒有之一。

即便是看似落魄,織席販履的劉皇叔,其實也曾求學於名師大儒盧植,並在學習途中擴充了人脈和見識。

身具漢室血脈的劉皇叔給予了蜀漢政權正統性buff

縱觀古今,不得不承認的是,出身上層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學問,也有更大成才的可能。

此時,我們再看看朱元璋。

祖上三代貧農,一窮二白。沒人脈、更沒資源。

沒上過學,不認字,沒老師,掌握的知識都是後來陸續自學的。

地獄開局,名副其實。

處於低谷的朱元璋,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呢?

很簡單,靠自己的毅力與堅定

在剛剛失去家人的時候,他的堅定是出自求生本能。

但在他被寺廟逼著乞討過活時,他學會用這種堅定武裝自己,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心靈。

無論遇到什麽苦難,他都不退縮、不畏懼,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這,就是他最大,也是唯一的金手指。

在成功將自己從礫石磨礪成美玉之後,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來了。

在朱元璋被迫去寺廟乞討時,他的發小給他寫了一封信,勸朱元璋來參加起義軍,自己給他內推,大家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信件無意中被他人發現,在殺頭和起義之間,朱元璋立刻收拾行李跑路了。

來投奔老朋友之後,朱元璋沒有陷入安逸,而是憑借著過硬的專業素質和人品很快嶄露頭角,牢牢抓住了機會。

在別計程車兵都還在迷茫混日子的時候,他嚴謹自律地要求自己。

他從不貪圖財物,得到戰利品,就交給上司郭子興,得到賞賜,就分給手下士兵。甚至還在空余時間自學了文化知識。

為人靠譜、能力(相對)出眾,讓朱元璋得到了上司賞識,將義女嫁給了他。

到此為止,朱元璋已經從一個一窮二白的浮萍餓殍逆襲成了人生贏家。

他的逆襲之旅,可以說是時運,也可以說是巧合,但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他本人的堅定與自律。

02

職場進階期:猥瑣發育,別浪

在初步落腳之後,朱元璋又碰到了好幾次打擊,幸而,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和命運正面較量的籌碼。

幾次危機,都被他有驚無險的躲過和克服,幾輪下來,甚至還讓朱元璋的起義軍成了氣候,變成了叫得上名字的一股小勢力。

但此時,朱元璋面臨的第二難來了:打仗難。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爭天下,人口和物資是少不了的,某種意義上,後勤甚至比人才更重要。

在之前,朱元璋已經憑借自己高超的識人技巧找出了一批人才,但由於基礎盤太薄弱,隨便來個人都可以暴打小朋友。

除了後勤之外,地形也是個大問題。

朱元璋的老巢是應天,也就是如今的南京。

南京自古以來就有特殊的文化地位,我們可能覺得,得到南京,帝王之氣buff就加上了。

但是事情不是這麽算的。

中國的地勢北高南低,因此由北向南打容易,但是由南向北進攻卻很難。

而且,此時的應天空有名號,實則是群狼環伺的險要之地。

東邊,惹不起的元朝軍隊;

東南邊,大佬1號張士誠;

東北面,大佬2號張明鑒;

南邊,元將八思爾不花;

西面的大佬3號陳友諒即將篡位。

在這些鄰居的包圍下,應天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

在這場元末起義軍淘汰賽中,朱元璋堪稱毫無優勢。

但是朱元璋毫不氣餒。

已經入局,還不得拚一場?

朱元璋采取了九字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後來教員提出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就來自於此。

簡而言之,猥瑣發育,野蠻生長。

就這樣,朱元璋過上了在別人打出狗腦子的時候,仗著自己地方小實力弱暗搓搓地旁觀,坐收漁翁之利的日子。

他勤懇種田,頒布律令,讓民眾過上了好日子,建立起了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

終於,宋龍鳳九年(1363年)七月,最終決戰在鄱陽湖打響。

此時,朱元璋的紙面實力仍舊比不上陳友諒。

從兵力上分析,時年44歲的陳友諒擁兵六十萬之眾,而朱元璋隻湊出了二十萬人的軍隊。

從武器裝備上分析,陳友諒麾下的戰艦大多是特大號的,一字兒排開,竟有十幾裡長,而朱元璋方面淨是一些小船。

紀錄片中的鄱陽湖之戰

在這場決定性的戰爭中,朱元璋仍舊非常“難”。

但是他已經不是過去的他了。

這次,朱元璋不再隱忍,一次梭哈。

他贏了。

在這段打天下的日子裡,朱元璋仍舊不佔優勢。

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除了由於他本身的戰略眼光,最重要的就是多年來秋毫無犯,認真經營自己家的基本盤。讓自己的老家米糧充足,上下一心。

最終,厚積薄發,逆轉攻勢。

這場成功,來自於他的多年來毫不懈怠的堅持

03

聽說在衣服上貼便簽效率更高哦

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解決掉了最棘手的敵人陳友諒,然後一路火花帶閃電統一了天下。

1368年初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

我們先為他放個禮花慶祝一下。

然後朱元璋要面對的是人生第三難,也是最難的一關:管天下。

破壞很容易,重建卻很難。

朱元璋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王朝,他雖然有著強大的智庫和才乾,但仍舊無法改變這個國家的貧弱。

這一次,他沒有取巧的辦法,沒有可量化的結果,沒有一個確定的結局。

如何克服這個難題呢。

很簡單,做事,不停地做實事

有統計顯示,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之中,全國各級官員上呈了1160份奏章,總共匯報了3391件事情。

按每件奏章1千字計,總字數就有116萬字之巨。

平均一下,朱元璋每天要批閱20萬字,處理423件事。

朱元璋基本每天都要批閱800封以上的奏折,如果按照16個小時算的話,就是每小時要看50封奏折,但他全年卻隻休息一天

同時,朱元璋每天還要上朝接受面奏,處理百姓告禦狀,並定期接見朝覲的官員。

這過的還是人過的日子嗎……

甚至,他還無師自通了便簽管理法。用小紙條記錄tips,提高效率。

據說,朱元璋操勞國事,吃飯的時候,想起一件事就寫在紙條上,貼在身上,他穿的衣裳往往貼滿了條子。

而他的后宮和殿堂的牆上,也都貼滿了條子,事情辦完後才取下。

他不但做的事情多,而且極為厭惡文人駢儷文風,討厭文縐縐的套話。

有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給朱元璋上的奏疏寫了一萬七千字。

朱元璋發現,一直到六千字還沒進入正題,於是大怒,把這位官員叫過來痛罵一頓。

後來他在《大明律》中規定:“陳言事理並要直言簡易,每事各開前件,不許虛飾繁文。

意思是,大家不準虛偽做作,說話的時候要說白話。

朱元璋可以說是一手破除了公文寫作的矯飾習氣,實乾派風格一目了然。

最恐怖的是,朱元璋並不是無腦瞎忙。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他推行的戶帖製。

戶帖其實就是古代的戶口,上面記載著人口信息和田地信息。

問題在於,此時國家新立,土地歸屬根本掰扯不清。

清丈土地、精通數算的人才又嚴重不足,百姓又想少交稅,因此不願意配合土地清算。

有很多田地都沒辦法被統計,那麽就無法對這些土地收稅,收入少了一大塊,怎麽辦?

朱元璋退了一步,既然你們不願意告訴我有多少,那就不說唄,大家記得多種田、多開墾就夠了。

百姓一看,還有這等好事,於是便開始積極屯田。

朱元璋認輸了嗎?

當然不,這其實是一招以退為進。

不統計田地數,隻統計人口的戶帖統計上去之後,居民便在此處安了家。

然而只要安了家,人可就走不了了。朝廷專心培養數算人才,沒過幾十年,便統計出了所有田地的數量。

由此,戶帖製成為了大明檔案體系和稅收體系的重要一環。

治大國如烹小鮮,需要高超的手腕。

反正凹叔是看得一臉冷汗。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裡曾總結朱元璋,說,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追逐,從死人堆裡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他是一位真正的梟雄,也是一個從未停止過腳步的努力者。

《7up》這部紀錄片裡面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人人都只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

真正的成功,除了需要外在助力,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而很多時候,個人的努力、堅持、實乾精神或許比外在條件更加重要。

04

歷史其實很有趣

最近,凹叔聽見了一種觀點,歷史其實是循環的,兩個歷史節點之間的時間比我們以為的少的多。

我們今天覺得驚天動地的事情,其實在幾十年前早就發生過。

把牛奶倒入河中、安樂死肉豬在10年前發生過。

感染上千萬人的大流感在20年前發生過。

先不論觀點正誤,但至少,這說明了一點,多學一點歷史,真的可以為我們的決策提供借鑒。

然而,說歷史的書那麽多,哪本書值得看呢?

凹叔認為,想入歷史坑,必讀的一本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

當年明月 著

磨鐵圖書出品

它創造了新世紀的暢銷書奇跡,橫掃出版界各項大獎:

“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

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

多次斬獲“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

第十九屆全國書博會金口碑好書榜

全國十大暢銷書

連續多年進入中國圖書館借閱量排行TOP10

作為一部曾在天涯論壇上連載的小說,它獲得了主流媒體的認可和明史專家的稱讚。

央視《新聞聯播》《新聞六十分》等王牌節目為它背書加持,還被翻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暢銷海外。

著名明史專家毛佩琦老師曾評價當年明月:“明月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

毛佩琦先生還專門在新版中為其進行修訂。

它被選入“全國中小學生必讀十本好書之一”,在多所中小學校引起了孩子們對歷史的熱情。

大多數孩子接觸《明朝那些事兒》原本是抱著解悶的心態,但沒想到“一入明史深似海”,他們讀後發現這本書竟然如此好看,甚至覺得“比漫畫書還要好看一百倍”。

出版13年來,其累計銷量更是已經達三千多萬冊。

而本次的新修訂版本,在裝幀中加入水墨風,運用燙黑漆工藝,並對全文進行了勘校,讓書籍的顏值和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明朝那些事兒》是通俗歷史小說裡最專業的,專業歷史研究中最通俗的,更是市面上所有講歷史的書中,對讀者最友好的一本。

作者用深厚的學養和真誠的熱愛消解了傳統史學的枯燥和嚴肅,帶我們走進鮮活的歷史,觸碰到了人物的內心。

如果你是喜歡歷史的人,這本書一定能讓你用新視角看待歷史。

如果你是對歷史沒興趣的人,這本書會讓你大呼過癮,意識到歷史的趣味。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和樂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