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為何驚出一身冷汗?

元朝末年有三大抗元起義領袖,東邊有“十八條扁擔起義”的張士誠,佔據江南富庶之地。西邊有漁販起家的陳友諒,勢力最強,地盤最廣。歷來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之說。夾在他們中間的恰好是勢力相對偏弱貧民乞兒出身的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對朱元璋的事業是最重要關鍵的一年。這一年除山東、江西等地失而復得外,境內大體安寧。朱元璋正忙著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為更大的戰略行動做好準備。就在這一年,東邊的張士誠首先打破了這一寧靜,向安豐一帶的劉福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劉福通被迫退守安豐城,勢力大為跌落。劉福通部數萬人局促一城,彈盡糧絕,隨派人去應天求見朱元璋,請求他出兵增援。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為何驚出一身冷汗?

朱元璋

朱元璋決定出兵增援,他不能容忍張士誠勢力壯大,更不能讓他在北東兩個方向對自己形成包圍的勢態。當然還有個原因是張士誠比較好打,比西邊的梟雄陳友諒要容易對付得多。而此時劉基提出了反對意見,堅決反對增援安豐,勸諫朱元璋,西邊陳友諒不是庸碌之輩,他會利用可乘之機,傭兵東下,現在只能做好應戰準備,萬萬不可輕動。朱元璋最後沒有采納劉基的建議,親自統帥徐達、常遇春以大軍壓境安豐。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為何驚出一身冷汗?

劉基

但事實確如劉基所料,三月元璋發兵安豐,四月陳友諒就大舉征討,並於四月二十三日,兵圍南昌。朱文正和鄧愈只能以不足萬人之師死守著被十幾萬大軍層層包圍,與外界斷絕一切消息的孤城南昌。守軍損失極其慘重,多員乾將戰死。由於當時東西兩線戰事緊張,應天城內防務空虛,陳友諒圍攻南昌的戰爭持續了兩個多月。七月,朱元璋才率領舟師二十萬大軍抵達鄱陽湖湖口。此時陳友諒調整進攻戰略,主動放棄南昌,傾國出動,聚集雄兵六十萬,樓艦數百艘,與朱元璋的軍隊在鄱陽湖上展開了一場在中國古代史上乃至中世紀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水戰。此次鄱陽湖大戰,朱元璋雖然打得非常被動,眾寡懸殊,最後不得不採用火攻,大戰四十多天,最終在東北風的助力下以完全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略大決戰是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此戰一舉奠定了朱元璋逐鹿中原,四海霸業的基礎。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為何驚出一身冷汗?

鄱陽湖之戰

然而戰爭結束後,朱元璋慶功興奮之餘,卻顯得非常後怕,驚得一身冷汗。他後悔沒有聽劉基的勸告,一招不慎,差點全盤皆輸。他對劉基說:“不聽先生的話,而有安豐之行,假如友諒趁我軍之出,應天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勢去矣”。這場戰爭中,朱元璋迫不得已傾巢出動,將主力開赴鄱陽湖與陳友諒展開決戰,是冒著甚至滿盤皆輸的風險,因為當時只有徐達的一支小部隊萬餘人駐守應天,以防張士誠。張坐擁幾十萬大軍從北部,東部兩個方向對朱元璋形成合圍之勢。如果他在朱元璋生死拚搏的關鍵時刻,從背後插上一刀,讓朱元璋背腹受敵,後半部中國歷史很可能就要重寫了。然而張士誠坐山觀虎鬥,想坐收漁利,幾十萬大軍竟按兵不動,給了朱元璋絕處逢生的時機。而當時陳友諒倘若避開易守難攻的南昌,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應天,那鹿死誰手也很難預料,畢竟當時朱元璋正率領大軍壓境安豐,應天防務極其空虛。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死了,朱元璋為何驚出一身冷汗?

火攻陳友諒

歷史不能改寫,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略失誤,最後導致陳友諒戰死,張士誠失勢,二人最後全盤皆輸。從陳友諒圍攻南昌算起,這場鏖戰,前後經歷四個多月,在元末戰爭史上打得最激烈、最殘酷、最悲壯。他奠定了朱元璋四海霸業的基礎。透過戰爭全過程,可以看到朱元璋應對突發事件的從容、果敢和睿智,看到他駕馭和指揮大戰的卓越才能,也看到了劉基對時局進程的精準把握,不愧為一代謀略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